高等学校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场所,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最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冲击
高等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效果,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
近年来,我省民办高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院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立足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着力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引导广大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感受和认知理解,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信仰,形成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创新能力,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搭建坚实平台
一、抓住实践育人的关键,弘扬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教育青年学生,深入研究新时期民办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认真分析“90后”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开展具有时代特征、创建东方特色、符合青年特点的教育活动,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思想引导与关心服务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不断提升该校德育工作时效性和针对性
思想道德建设,重在养成,贵在实践
黑龙江东方学院团委、学务处连续15年寒暑假开展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在全省高校中率先成立了大学生十八大精神宣讲小分队、大学生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小分队
同学们争当红色信使,发挥大喇叭的作用,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带回家,把党好政策宣传到黑土地的农村炕头
此项活动促进了同学们对社会的观察及对农村新变化的了解,把对“中国梦,我的梦”、“中国好,我才好”、“中国强,我必强”的理解化为实际行动,对推进该校实践育人工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服务地双鸭山市尖山区向阳村王耀武主任说:“几位大学生为我们上了别开生面的一课,希望大学生多深入社区,多接地气,多参与社会实践,多为国家做贡献
”服务地双鸭山市文化路小学党支部书记李香芬说:“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他们虽然年纪还小,但已经能对国家的政策解读的很深刻,这是一支有信仰、懂理论、有激情、擅表达、有责任、受欢迎的青年学生宣讲队伍,我代表学校谢谢他们”
2013年暑期该校2012级全体3000名学生共组建社会实践团队235个,同学们的足迹遍布全国18个省市,参与50多项调研课题,直接调研对象近45000人,完成调研报告、实践报告、实践日记和学生心得5000多份,社会实践的规模、深度和影响均为历年来之最
学院以课程化机制扎实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持续深入发展的做法,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该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耦合机制研究”获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课题立项;该校申报的“黑龙江东方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化建设探索与实践”荣获2013年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二、抓住活动载体的关键,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积极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时代新风,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用爱心传递温暖,用真心呵护道德,把学校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基地
我们通过建设“八大工程”,开展了以关爱农民工子女为主题的“花朵工程”、以关爱孤寡老人为主题的“夕阳工程”、以关爱残障人群为主题的“温暖工程”、以关心贫困学生为主题的“春风工程”、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绿色工程”、以和谐校园建设为主题的“爱校工程”为载体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注重挖掘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深层次内涵,纵深推进志愿者活动立足校园,服务社会,开创了“星光行动”、“关爱农民工子女”、“班助一”、“志愿者服务进社区”等志愿服务品牌活动
该校援建的“农村书屋”,得到了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等单位的特别嘉奖
每年“六一”儿童节前夕,我们都将资助的小学生邀请到学校,让他们体验大学生活,感受知识力量,激发学习热情
此项活动多次受到黑龙江省青基会的表扬
成功承办了2014年黑龙江省青基会、黑龙江电视台“益起来”希望工程班助一启动,宣传扩大了该校志愿服务活动的影响力
我们积极建设校内“青年雷锋岗”志愿服务有形化阵地,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大力开展“四无”活动,即校园无烟、走廊无声、餐桌无粒、厕所无味
继续开展“三爱”、“三节”、“三走”等活动,在“光盘行动”行动中,该校重点开展了“清柜行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黑龙江日报以《黑龙江东方学院“光盘”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