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作为数据分析的前沿技术,其是指体量巨大、数据品类繁多、价值密度低、实用性较高、处理速度快的信息数量集
它包括大数据技术、大数据工程、大数据科学和大数据应用等领域
“大数据”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控着数量庞大的信息,而在于对那些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适时发展大数据产业利于掌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动权,有助于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社会经济发展方式顺利转型,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和生活质量,充分激发与释放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助推我国创新型国家的早日建成
一、我国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现状
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变革的推动下,我国已经开始进入“大数据”时代,并率先在IT行业开启了大数据的起航之旅,大数据已在经济预警、市场营销、临床诊断、远程监控、药品研发、金融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阿里巴巴平台上海量交易记录预测了经济指数的下滑,及买家询盘数的整体下滑预测了经济危机的到来,这使数以万计的中小制造商提前获取了预警信息,做好经济危机的防范[1]
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理应产生全球最庞大的数据集,事实上2010年我国新存储的数据量只有250PB,只占到日本的60%,美国的7%
另外,电商、供应商等之间有一定的数据流动性,而政府等机关单位却对数据封锁不放,还有一些企业宁愿把数据藏起来留作己用,也不愿把数据拿出来和大家共享
还有,在大数据技术及应用方面,我国缺乏大数据生态系统中处于支配地位的领军企业,并在大数据技术、产品方面缺乏领先性及自主性
这与国外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二、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挑战
现在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共同推动下,中国能否借势走向世界的中央,主要取决于如何用好大数据这个材料,能否深度挖掘和充分应用大数据,同时要应对来自美国业已形成的挑战
综观我国与美国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节奏,我们基本上与美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2012年3月美国政府颁布《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这是继“信息高速公路”后提出的又一次重要的战略规划,并将发展大数据产业上升为国家高度
与美国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相比,我国还面临着诸多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
(一)缺少对大数据进行专门的产业规划
美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步入大规模商业化阶段,而我国却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对大数据尚处于科研攻关阶段,并没有制定出大数据的盈利模式及产业规划
2011年11月工信部出台了《物联网“十二五 ”发展规划》,2012年9 月,科技部发布《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工信部也正在制定《云计算产业战略规划》
2012年7月国务院讨论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其中明确提出“加强以海量数据处理软件等为代表的基础软件的开发”[2]
这是我国首次提出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国家规划,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但是与美国相比,这一规划的引导和扶持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缺少大数据生态系统中的领军企业
我国虽然有多支产业资本注资大数据产业,但是还没有成长为大数据产业的主导企业
另外,大多数企业停留在对基础软件的研发上,而很少有对核心产品软件的开发与攻关,目前尚停留在业界对大数据概念及相关理论的探讨层面
另外,由于缺乏技术型的初创企业,因此尚未形成多层次的大数据产业生态系统
(三)缺乏深度挖掘数据价值的技术手段
我国大数据技术在物流、医疗、环境、建筑等领域已有成功案例,对推动这些领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我国大数据仍处于割裂状态,很多单位之间的数据关联、集聚、共享、价值的深度挖掘还不够,在数据计算、可视化、结果呈现等方面仍存在技术难题
三、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对策
针对以上发展大数据产业的挑战,我们可以采取如下对策:
(一)尽快出台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规划
第一、二次IT浪潮英美等国均领先于我国,在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共同推动下,我国开始进入“大数据”的时代,并与西方发达国家共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针对我国目前发展大数据产业在规划方面的欠缺,以及我国与西方在发展大数据产业方面存在的差距,同时为了借助大数据产业把我国推向世界的中央,我们要尽早从国家层面上搞好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及专项规划,同时也要在国家推动下积极鼓励地方创设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企业转型升级
任何一项盈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