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社会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中
中国在这次全球性危机的影响下,企业对人员的需求量降低和对员工培养培训的投入降低、各类院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都使就业竞争变得尤为激烈
作为其中一个群体,中职学生以其较强的专业性和较差的文化基础在竞争中的地位岌岌可危
中职教育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应将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作为教学重点进行不断调整,让学生在毕业时能真正融入社会
一、外部环境的构建
1.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视与支持
在教育教学进行和推动过程中,政府职能部门对教育的充分重视与扶持是整个教学过程推进的大环境保障
完善的配套制度和政策环境和宏观上的理论指导是学校教学进程的宏观把控
政府不仅应从中职院校的办学、招生方面进行政策扶持、监督与管理,更应从新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财政扶持力度的加大上对中职教育进行重点帮助
2.用人单位的个性化培养
在现阶段的教育教学,尤其是中职教学中,用人单位正确人才观的树立和贯彻落实,是从“文凭本位”到“能力本位”的质的飞跃
在中职教育中对专业操作能力的重点培养和文凭上的劣势,使单纯依靠文凭识人的用人单位面临错过人才的窘境
不仅如此,用人单位也应与中职院校多多合作,使企业需求与教育教学成功接轨,实现人才由教育到就业的无缝对接,以“订单式”培养模式带动教育教学改革进程,实现中职教育符合企业用人需求、企业为中职院校提供实训基地与一线工作需求指导的双赢式发展
二、校园教育的完善
中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充分注重中职毕业生能力提升与发展的研究探索,加大力度实现人才培养制度的机制改革,以适应经济社会当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让本校学生在校期间建立健全完整的应用型知识体系与实践能力,为面对就业竞争打下坚实基础,在学习与实训过程中不断建立从业自信,在毕业时顺利就业
针对中职院校的教育特殊性,院方应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差别化办学理念,从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的结合入手,分析当前市场发展需要来调整院方专业设置与其中的课程设置[2]
从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优化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专业素养和师德影响,从而促进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专业化技能和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的构建与完善
另外,学校应在学生在校期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破除社会上对岗位区别的诸多误解,引导学生接纳一线基层工作,树立创业意识,从对就业形势和市场发展趋势的不断深入了解与掌握入手,为自身的多角度发展提供指导与帮助
此外,在面临就业时校方应在学生的面试指导上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帮助学生在面试中脱颖而出
三、学生的自我提升
校园教育,说到底是人才自身对教育教学的接纳
不论是社会与政府职能构建的教育大环境,还是校方为教育教学提供的细致的小环境,都是学生自身获取知识的重要环境,但真正的能力提升还是学生自身将知识不断内化的结果
特别是中职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就业观念、就业心理、就业认识等主观因素的影响都直接决定着就业机会的发现、把握
在就业时,自主提升就业能力的主动性、面试时的自信心、就业心态与择业技巧的把握都是中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需要重点注重的问题
面临就业竞争,中职院校的学生应做好如下准备:选择喜欢的专业并努力提升专业技能;正确定位自身,转变择业观,调整就业心态;提升个人素养;科学规避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学习处理人际关系等
从知识到意识的全方位提升,才能真正让学生满足当前社会就业竞争中的发展需求
四、结语
不断发展与深化的社会变革为学生的发展和学习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在当前阶段的中职教育过程中,只有坚持专业技能与实践之间的结合教育、教学内容的时代化更新和高度适应性的不断培养,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让中职学生在校阶段对将要接触到的社会环境进行不断熟悉,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素养,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物质社会需求,从而促进自身的更好发展,更快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沈逸君,王芳.民办高校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非智力因素策略[J].江苏高教,2015(1):108-110.
[2]侯丹.提升中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策略探讨[J].学子,2014(4):23-24.
[3]王梅,王秀荣.如何提升中职学生就业竞争力[J].职业教育研究,2011(5):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