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在建筑施工中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的,但其对人们构成威胁也不容忽视
触电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电气还可能毁坏用电设备或引起火灾
加强施工现场用电的安全,减少用电事故的发生,对保证施工正常,安全,顺利进行具有重大意义
1.建筑施工用电常见的安全隐患 1.1 设备的不安全因素 现在,建筑施工现场使用的电气设备其产品的设计一般为通用型,很多不适应施工现场和使用环境(多尘、室外、潮湿、移动,加上高温季节等),很多电器(漏电开关、空气开关等)新的产品参数正确、状态正常,使用一段时间后反应迟缓,漏电动作数据不准确,甚至失效;有的电气设备部件损坏后没有及时修复、更换,而是采取不安全的替代措施,例如:电焊机二次侧搭铁线损坏或遗失后不及时添置,而用钢筋、扁钢等替代;有的施工企业为降低成本而采购低价的电气产品甚至是劣质产品,这些电气产品的技术参数不稳定,安全性能差;有的则不按产品技术要求使用电气设备,使设备的安全性能大打折扣
这些都是存在的安全隐患
1.2 用电线路系统设置不规范 规范规定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必须采用TN—S系统,设置专用的保护零线,三级配电、两级及以上保护,确保“一机一闸一箱一漏”
目前大部分工地的线路敷设较为马虎,存在以下现象:配电线路架设在外脚手架或井字架上;电缆线路拖地,私拉乱接,根本毫无规律可言;电缆线路埋设深度较浅,上下缺50mm的细砂,埋地电缆引出地面2m至地下0.2 m处未加保护套管;电缆接头防水性能差;架空线路的电杆没有采用混凝土杆或木杆;电杆杆径细,埋地深度浅、长度不符合要求,档距超过规定,致使电线弧垂度大;电杆的终端杆、转角杆没有加装平衡拉线,电杆上缺少绝缘子,横担上线路排列混乱等
1.3 接地与防雷不规范 《规范》中严格规定:“不得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地”,但有些施工现场仍然在这样做,或者重复接地组数达不到要求
规范中规定TN系统中保护零线除必须在配电室或总配电箱处做重复接地外,还必须在配电系统的中间处和未端处作重复接地,也就是说施工现场要有不少于三组的重复接地
但是在检查中发现少部分施工现场(特别是联营队伍)只是在总配电箱处作一组重复接地
有其个别工地在开关箱处做的重复接地体不是角钢、钢管或光面圆钢,而是错误的用螺纹钢
1.4 电线、电缆敷设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施工现场电缆拖地(或沿脚手架敷设)的现象随处可见,而《规范》中规定:“电缆干线应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设,严禁拾地面明设”,建设工程施工用电的电缆敷设,可以架空也可以埋地(或穿管),但不能拖地
工程到了装修阶段,因为粉刷现场太暗,临时照明电缆拖地;切割墙面开凿管槽,切割机电缆拖地;焊接金属构件、防雷接地,电焊机一次电源电缆拖地;最严重的是电动工具使用塑料软线拖地敷设
对电缆、电线拖地,没有采取任何安全保护措施,不管日晒雨淋,任凭人踩车压,一旦这些电缆、电线绝缘层老化、破损,漏电触电事故就在所难免
2.建筑施工用电安全隐患的整治措施 对于存在的用电安全隐患必须加大力度清理整顿,以防患于未然
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治和规范
2.1 建章立制 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及现场临时用电责任制和安全操作规程
明确临时用电电工的具体工作范围;配电箱、开关箱除须标号外,电工还要对该箱的停、送电、维修负责
2.2 加大安全经费投入,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施工企业要加大安全经费的投入,使各种必要的用电防护措施和防护用品有足够的资金保障
项目部应针对气候(高温与潮湿)与施工环境的特点对危险部位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项目部还要根据施工项目及工种的特点,为在施工现场直接使用电气设备的人员配备合格的防触电方面的防护用品(如绝缘手套、绝缘鞋等),并督促其正确使用;要教育操作人员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杜绝违章操作,严禁在无监护人员的情况下带电操作
2.3 强化管理,普及安全用电知识教育 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施工现场用电知识的普及,项目部管理人员要重视现场用电的安全,增加安全教育中的安全用电知识内容;教育有关操作人员正确使用电气设备、手持电动工具,提高预防触电的防范意识,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对作业人员应针对环境(高温与潮湿)等因素进行必要的有针对性的临时用电安全教育和交底;应在项目部及各施工班组设立意外伤害急救人员,急救人员必须经过触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