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地区越剧文化的旅游资源开发分析 2017毕业论文下载

近年来,随着文化旅游的兴起和发展,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开始逐渐在旅游开发实践中崭露头角,“戏曲旅游”的概念也应运而生


“戏曲旅游”,是“戏曲文化旅游”的简称,主要是指是以戏曲艺术、戏曲文化为旅游凭借物,通过营造戏曲氛围和创建戏曲人文景观来吸引旅游者的一种文化旅游活动[1]

在旅游活动中充分发挥戏曲文化资源的作用,不仅有利于增加旅游活动的多元化和体验性,同时也将进一步扩大传统戏曲文化的市场影响力,从而为戏曲文化的保护、发展和创新提供契机与动力

绍兴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有“戏曲之乡”的美称,绍兴的地方剧种不仅有新昌调腔、越剧、绍剧、西路乱弹、绍兴目连戏五大剧种,还有绍兴平湖凋、莲花落、词调、宣卷、摊簧(即鹦哥戏)五大曲种

目前,包括越剧、绍兴平湖调在内的8种代表性地方曲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另外还有水乡社戏的传统水乡戏俗也位于国家级非遗名录

虽然绍兴地区拥有丰富的戏曲文化旅游资源和良好的旅游开发基础,但是绍兴的戏曲旅游依旧存在开发不足、知名度低等问题

本文以越剧的发源地绍兴嵊州市为例,探究绍兴越剧文化旅游发展的条件,为促进越剧文化的保护发展,加强戏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有机结合提供参考

对于戏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许多学者已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如朱江勇的《中国戏曲文化旅游概述》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探究了戏曲旅游的兴起和发展,对戏曲旅游做了全面的阐述[1];毕剑在《戏曲旅游的开发研究》中在戏曲旅游的概念界定、特点功能、开发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2];刘宏日在《浅议地方戏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提出了开发地方戏曲旅游活动的设想[3],另外王丹、黄玉杰、赵阳、胡小莉[4]-[7]等纷纷就山西地方戏曲、京剧、黄梅戏等剧种的旅游发展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关于越剧与旅游的相关研究却少有人涉猎

本文采用swot分析的方法对越剧之乡嵊州越剧旅游发展的条件进行分析,对其文化保护和开发模式进行思考

一、越剧简述
距今已有百年历史的越剧发源于嵊县(现浙江省绍兴地区嵊州市),是浙江省著名的地方剧种之一

从1906年发展至今,越剧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京剧、绍剧等剧种的营养,不断进行尝试和创新,经历了从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的转变,其艺术价值和影响力也不断扩大,已经发展成为继京剧之后的中国第二大剧种,并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同时传统越剧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目前所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如袁派的袁雪芬、尹派的尹桂芳、傅派的傅全香、范派的范瑞娟等都是越剧各派的杰出代表

在其百年发展历程中,越剧艺术家们创造了众多经典作品,至今为人所喜爱和称道,如脍炙人口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五女拜寿》、《陆游与唐婉》、《祥林嫂》等都在戏曲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嵊州地区越剧文化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一)旅游开发优势
1、鲜明的地方特色
发源于江南地区的越剧,其在艺术风格上也体现了浓重的江南人文风情

一方面,发源地嵊州地区的方言是越剧表演唱腔、道白的依据和基础,柔和婉转的发音和语调体现江南水乡柔美细腻的文化气质和风韵;同时,越剧的选材多是江南文化范围内或者在当地流传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典故,不仅切合了江南文化工于感情表现的叙事特点,同时也拥有强烈的舞台感染力和情感认同,是水乡人文特色在戏曲领域的延伸和发展,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改编自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经典越剧《九斤姑娘》则选材于绍兴地区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

除此之外,越剧的许多道具、服饰和舞台背景的设计也拥有浓郁的地方特点,如越剧表演中场使用到的水袖就体现出水乡的柔美和灵性,为众人所称道

越剧鲜明的江南水乡地域特色为旅游开发提供了基础,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的旅游需求


2、深厚的艺术审美价值和影响力

与昆曲、秦腔等古老的剧种相比,诞生不过百年的越剧引起清丽脱俗的表演风格和富有感染力的艺术表现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2006年,越剧被评选为首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南方的范畴,在广大北方地区甚至全国范围内产生一定影响

越剧曲调优美,语音婉转动人,扮相美丽又不妖艳,文戏和武戏各有千秋,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由越剧演化而来的其他剧种、影视剧和音乐作品推动了越剧艺术价值的深化和延伸,如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