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新村村民教育与收入调查分析 2017毕业论文下载

第一部分 目前农村教育现状
  今年七月下旬,笔者来到了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的坂新乡,进行千村调查活动


在当地村官的参与和协助下,笔者从村委会主任和村文书那里得到了坂新村的大致情况

坂新村(经度24.77 纬度117.65)目前有常住人口1976人,总户数为428户

其中男性村民1075人,占比54.41%;女性村民901人,占比45.59%

本村村民的主要就业情况为本地务农和外出从事制造与餐饮类工作,村民人均年纯收入为0.583万元,在长泰县中处于中等水平

本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比较齐全,村内设有多个医疗诊所和文化设施、储蓄所、超市杂货商店,道路铺设、自来水和通信网络也相对较为完善

但是,坂新村村民的教育程度相对偏低,与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协调

学历结构为:小学(902人,45.65%)、初中(550人,27.83%)、高中及高中以上学历(461人,23.33%)和一定数量的文盲人口(63人,3.19%)

  此次下发进行调查的问卷中涉及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就业经历、健康和社会保障、子女教育、住户家庭基本情况、2012年住户家庭收支及资产情况等多个调查内容

在分发问卷并进行填写指导,到最终问卷的回收和填写情况(详见入村问卷)的初步分析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村民都十分积极和认真地参与了这次的调查活动

由于一些村民,如:农忙时间闲暇不多、部分具体情况了解、文化水平较低、家中主要劳动力不在家、担心信息泄露等客观和主观因素,一些村民并没有将问卷中的全部数据都能得以提供

因此在对数据进行初步的筛选和分析后,笔者决定从村民填写较为完整的家庭收入、文化水平和子女教育方面入手

一方面,这几部分的数据较为完整,由此分析得出的结论也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笔者也在这几部分的数据中发现了其反映的现象和问题,值得由此再进行探究

  此次分发的返乡入户问卷共有15份,随机分发至了15个不同的家庭,参与填写问卷的村民共有17人次,其中教育层次为小学的有2人(11.76%),初中有9人(52.94%),高中有1人(5.88%),中专3人(17.65%),大专1人(5.88%),大学本科1人(5.88%),基本反映了坂新村教育层次主要集中在小学和初中的现象(小学和初中人数为11人,占比64.71)

于此同时,这15户家庭中在有子女共计22人,其中学龄前幼儿园子女2人(9.09%),小学子女6人(27.27%),初中子女7人(31.82%),高中子女3人(13.64),高职、中专、大专和大学子女4人(18.18%)

  从入户的走访结果来看,虽然参与问卷调查的17人中受教育程度有很大的差异,但对子女的教育认识较为统一,15户村民的17个的子女都正在或者已经接受了教育课程,对于正在接受幼儿园或者小学教育的子女家长也均表示,至少会让子女完成初中的教育课程

首先,这反映出国家推行的九年义务教育政策已经得到村民的普遍熟知,国家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补贴和费用的减免也能在其中体现

其次,村民的教育理念随着经济的发展,也有相应的提高

其中上小学的6名村民子女的人均教育费用为1241.67元(最高为5000元,最低为200元),除去个别到外地私立学校就读或其他情况外,教育费用基本在200元~600元间浮动;初中7人次的教育人均花费为2000元

对于这样的费用,不少村民在接受调查时表示九年义务教育的费用支出相对较低,是可以接受和承担的

因此,笔者认为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对于农村子女接受最基本的教育教学是一项很有必要的举措,能够让更多的学龄子女接受教育,降低文盲率

但是调查中也发现职校、中专、大专和大学的教育花费则较高,一般花费在5000元~10000元间,这对于人均纯收入为5830元的坂新村家庭而言的确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因此在一户开布料杂货店中进行问卷调查时,女店主曾对调查员表示她准备让她的女儿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后就停止子女的继续教育,原因即为高中和大学的学费花费太高,家庭收入无力承担

这从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摘要中所提到的 “中国农村家庭在经济上处于不利地位,随着学校收费制度的改革,教育费用与支付能力相脱节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农村家庭的支付能力在面对较高的高等教育费用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在研究完教育程度和教育的问题之后,还有一个需要进行分析的问题,就是探究家庭教育水平与家庭收入之间的关系

在这里,笔者将参与问卷调查的15户共计17位村民分为两组,以九年义务教育作为分割线,一组以教育程度在高中以下(小学和初中)的家庭为群体,另一组以教育程度在高中及高中以上的家庭为群体

从调查的数据统计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