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边境贸易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7毕业论文下载

第一章中俄边境贸易贸易发展现状
中俄边境贸易的发展过程
  中国和俄罗斯关系史,具有长久的历史


20世纪以来,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有着极端的历史经验

1949年中华人民共国在俄罗斯(当时苏联)的直接或间接的帮助下诞生,两国成为了同盟国家,并经历了“血盟”关系

1960年代社会主义理念纷争和1969年领土纷争等问题引起的武力斗争下两国关系的矛盾变得尖锐

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后,两国关系的实际利益使两国的交流变得正常化

从1996年开始,两国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并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两国间的交流与合作加速

  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贸易量达成2001年的100亿美元的目标后,2004年年初超额达成200亿美元,在2006年超过了300亿美元,2010年达到了554.5亿美元,2012年达到881.6亿美元

计划2015年贸易额达到1000亿美元,2020年达到2000亿美元

中俄边境贸易贸易现状
  最近,俄罗斯和中国的经济交流以令人刮目相看的水平正在迅速提升

地理连接性以及生产要素和产业结构的理想的互补性不但促进了贸易和投资,也推进了其他合作,其进展速度也不亚于西方主要国家间的合作

中国成为了欧盟(eu)以外的俄罗斯第二大贸易伙伴

两国的合作协定与西方主要的国家之间的合作不同,主要以国家及地方政府之间或国营企业间的合作为主,其合作程序和合作费用几乎接近于零

1993年为止两国交易量的增加原因是苏解体过程和体制转换过程中经历了缺乏生活必需品的俄罗斯进口了中国廉价的生活必需品,而中国进口了俄罗斯原材料

表3-11992-2000年中俄进出口趋势

  2001年-2007年两国的贸易额每年都增加了30%,2008年的15%,到2007年,甚至增加了44.3%,为481.5亿美元

2009年1/4季度为止,两国之间的贸易规模也超过了125亿美元

俄罗斯对华服务出口从2002年的8479.2万美元达到2006年的3.7769万美元,几乎增加了4.5倍

而中国对俄罗斯的服务出口也在同一时期从7828万美元达到1.5933亿美元,约增加了2倍

以2006年为准,中国对俄罗斯的服务贸易逆差达到了2.1834万9000美元

以2005年为准,中国成为了俄罗斯主要进口交易国排欧盟和乌克兰之后的第三位,而俄罗斯成为中国的主要出口对象,排欧盟(eu)之后的第2位

2007年,俄罗斯成为中国第8大交易国,中国成为俄罗斯第二大交易国

第二章中俄边境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贸易规模小,商品结构单一
  中俄边境贸易进出口结构上看,贸易层次低,商品结构单一

中国边境出口贸易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为主,俄罗斯是以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因此,中对俄边境贸易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品所占比重偏低

最近,中俄贸易额快增长,2012年达到881.6亿美元,但“灰色清关”、“现金贸易”以及俄罗斯边境口岸的腐败,给边境贸易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贸易规模仍然停留在小规模


2.银行结算机制不畅
  中俄双方通汇渠道不畅通

中俄两国边境贸易发展初期,是以易货贸易为主要的贸易结算方式,上世纪90年代后期,美元成为了两国边境贸易结算的主要货币,大部分交易的结算是以现金或第三国银行进行

实际交易过程中,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商品因此需要用美元或人民币进行付款,而且中俄两国银行业的合作不足,使信用证付款的结算方式很难实现,因此,信用及交易风险较大,严重阻碍了边境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3.出口商品质量不完善
  由于制度不完善、管理不严格,少数企业和个人商为了个人的利益,把假冒商品和劣质商品带到了开放边境贸易市场,把这些商品卖给外国商人,因此,这种假冒劣质商品蔓延了整个市场


4.贸易制度不规范
  中俄边境贸易的通关效率非常低

俄罗斯办理通关手续复杂,办理通关时间长,出口到俄罗斯的中国产品在商品检验检疫程序和质量认证方面手续复杂,时间较长,而且俄罗斯海关人员素质不高,工作效率低

俄罗斯对进口产品征收高关税,高值低报的的商品以远低于法定的税率进入俄市场,这也在进口商之间造成了不平等的竞争,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第三章中俄边境贸易的SWOT分析
1.优势
  中俄贸易主要发生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和俄罗斯的远东地区

首先綏芬河港和琿春港的最大优点是,如果根据边境地区的地理优势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市场需求,对内地的产业进行调整,利用内地的货物供应来源,发展边境贸易的话,边境地区就形成中俄边境地域(地区)并得到最大的地域收益

改革开放后,这种地理条件变成了地理优势,更变成了经济优势,很远的国际市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