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报的创立与运营 ——以大学校园校园报为例 2017毕业论文下载

1.社区报创立的背景及意义
1.1社区报创立的背景
     从国外来看,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社区报的国家,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可以说美国社区报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


在报纸媒体面临普遍衰弱的大形势下,在“报纸即将消亡”的言论的笼罩中,社区报却依然在不断发展,并不断壮大

现今在美国,97%的报纸是社区报纸

   从国内来看,中国21世纪初期开始发展社区报,2004年我国第一家社区报《巷报》在长春市成立,此后全国各地又有几份零星的社区报诞生,但都以失败告终

2008年上海新民晚报集团利用《风尚》进行社区报试点,上海的社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报业集团的资源优势加上社会大环境的支撑,《风尚》的成功与否对未来中国社区报的发展起到关键的指向性作用

3年来《风尚》进行的有益尝试和探索成为未来中国社区报发展的宝贵经验,但受制于各方面条件,依然困难重重

2010年3月份《北京社区报》面世,6月《竞报》联手搜狐网创办北京第一份社区电子周报《家园》,并同时发行纸质版,其他的社区报如《南山日报》等大多陷入困境并停办

   然而,国内纸媒,以及其他相关专家以及从业者并未放弃对适合国情的社区报的探索,因为社区报的生命力与存在意义符合历史的需要,是一种新生力量

1.2社区报创立的意义
  创立社区报的意义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方面是社区报带来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则是社区报带来的社会效益

   首先是社区报带来的经济效益,这主要包括两点,一是这将形成一种商业模式,即以社区周边商家为引资对象,以社区报广告效力为吸引力,以社区居民为广告对象,同时通过社区报反馈居民的生活服务需求,给商业活动提供指导信息,既达到了服务居民的宗旨,又回报了商业投资

二是这将开拓报业的新市场

社区报立足本地,报道本地,精细化,地区特色化的办报思路,能够有效规避与传统大报的竞争,从而开拓新的报业市场


  其次是社区报带来的社会效益,这主要包括两层含义

一方面,社区报能为社区管理打造交流平台,另一方面,社区报将推进社区建设并加强居民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2.社区报创立的理论依据
2.1免费经济学
   100年前吉列刀片的盛行,给后世的商业留下了一个重要的遗产:提供免费(或者至少是廉价得近乎免费)的平台产品,然后通过耗材、或者补给、或者服务,来获得真正肥厚的利润和收入

但在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看来,过去100年来这种模式不过是前奏,事实上,吉列刀架的近乎免费,一直被贴上了“交叉补贴”的标签,即免费获得A商品,但需要支付B商品的费用,或者免费获得某一商品,但需要支付后续服务

   但安德森及其同行所总结的免费经济学(Freeconomics),将不再是交叉补贴那么简单

其基础不再是免费商品的成本进行了转移(转移到另一个商品,或者后续服务上),而是免费商品的成本极大地降低,低到趋近于零

   免费经济学为社区报的盈利模式提供了巨大的理论参考价值,作为一份以“精诚服务”为理念的“小而精”的社区报纸,其低廉的边际成本使得报纸本身免费成为可能,但这并不意味着报纸质量的粗糙,相反,正如克里斯·安德森在其《免费:商业的未来》指出的那样:“在大多数交易中你都能感受到好处和坏处,但是当某种商品免费时,你就忘记了它的坏处了

免费能让我们的情感迅速充电,让我们感觉到免费给我们的东西实际上要值钱得多


2.2长尾理论
  同样是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提出的长尾理论认为,只要产品的储存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处于传统需求曲线尾部的“冷门产品”未来所带来的共同市场份额,将与处于曲线头部的“热销产品”相匹敌,甚至超越其市场占有率,即众多小市场汇聚成可产生与主流相匹敌的市场能量

   
   
               
  报纸行业目前一直处于传统需求曲线的尾部,社区报的行业现状更是扑朔迷离,但凭借其丰富的内容、多元化的形式,经过长期的积累,必定能够与主流媒体相抗衡,当然,发挥长尾效应的根本还是逐步形成品牌和不断降低报纸的边际成本

   综上所述,克里斯·安德森的免费经济学和长尾理论为社区报的营销模式提供了巨大的理论参考价值以及奠定了强大的理论基础

3.社区报发展的制约因素及解决方案
3.1网络媒体的冲击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