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日益激烈的竞争,导致了流动性风险的加剧,表现在存贷款比例增加,资产流动性变差等,因此对流动性风险的防范要从多方面考虑
本文将针对金融运行的经济状况和金融运行的风险隐患等方面分析,根据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特点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措施,力求保证区域内金融运行稳定
一、 法人金融机构产生流动性风险的原因
(一) 引发风险发生的根源
“盈利性”和“流动性”是任何一家金融机构所面临的矛盾,若金融机构存有大量高流动性资产,虽然可以相对减少流动性风险,但是也相对减少了金融机构的收益
通常,银行都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的,当然倾向于持有更多高效益、低流动性的资产
(二) 对风险的管理制度滞后
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对流动性风险的意识比较淡薄,机构内管理者缺乏足够明确的战略管理策略,没有健全的理论指导,管理较为随意,不利于管理制度的构建
第二,没有系统的指标衡量流动性风险,预测水平低下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对流动性状况考察时,仅仅是参照了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比例指标,很难全面准确的反映具体情况
第三,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的管理方式较为滞后,缺乏实际有效的指导意义和约束能力
(三) 金融环境欠佳
目前金融市场受到各类因素的制衡,机构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导致法人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的增加,一是体现在较差的社会环境,很多企业在破产、改良机制的时候,都会故意架空银行的债务,导致银行的贷款大量沉淀
二是体现在未建立失信惩罚机制,目前除中国人民银行之外,没有金融机构开展信用黑名单制度,没有相应健全的信用机制对恶意逃债现象进行约束和惩罚,这就造成了有很多贷款机构和个人失去信用
三是体现在地方保护原则,银行收贷执行率过低,助长了失信行为蔓延
(四) 资本杠杆比率高
适宜的资本杠杆比率会是金融机构用自由资金抵抗流动性风险的重要保障措施,但是近些年以来,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资本金虽然也呈现增长趋势,但是其速度远不如存款增长的速度,资本杠杆的比率逐渐升高,自御流动性风险的能力逐渐下降
在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时,已经完全不能用资本金充足率来对安全性进行衡量
(五) 信贷资产的质量偏低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业务种类较少,信贷业务是其主要的经营业务,所以信贷质量是影响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因素
不良贷款若是占据过高的比例,会使得全部资产缺少流动性和弹性
(六) 业务创新能力较弱
由于地方金融机构以存贷款为主要经营业务,存款成本面临着不确定性,会影响金融机构的资金筹措能力
在资产定价能力不足和风险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贷款收回能力降低会导致金融机构流动性的头寸不足,提高流动性风险
二、 防范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的对策
(一) 加强风险意识的管理
要正确处理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三者的关系,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在经营运作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地方中小型银行应该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牢记流动性风险第一的思想,要在经营的过程中力求稳健发展,再求得快速增长
在确保银行资金正常流动和安全的情况下,再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在日常对流动性安全的监管措施中,要强化风险管理方面的调查、统计与预测,提升流动性风险管理预见性,要不断加强科学决策,加强统一协调的能力
(二) 建立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应该在金融机构内部专门设立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部门,统一管理的制度与政策,让专业人才管理,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成,在实际的工作运行中不断完善制度计划
管理人才要与金融机构高管保持交流,保证流动性管理的目标,调整有效的机制,满足流行性的供给,避免流动性头寸不足
(三) 实行贷款风险管理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要转变经营策略,掌握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之间的协调和配合,要充分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指出的要求,减少对热门行业和高风险行业的贷款集中度,严格控制相关企业贷款风险,遵守分散性、短期性、稳定性与差异性的原则,做到统筹兼顾,更新信贷资产的方式和品种,推行风险五类贷款准则,同时兼顾审贷分离制度,确保新增加的贷款能够安全运行
(四) 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要确保几项原则:第一,要制约资金来源的运用,存款是金融机构最为主要的资产来源,通过合理的制约和控制有助于银行自觉做好资金组织工作,根据资金总额和各项业务所占份额,实行主动的资产管理,就要在资金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