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概况
负债率,指一国的公共部门债务余额与经济总规模的比率,即负债率=债务余额/国内生产总值,是国际上用来衡量主权债务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2011年,希腊、意大利、葡萄牙、爱尔兰这5个国家其中央政府的负债率分别是127%、95%、105%、101%,远远高于国际上普遍认同的60%的警戒线
英国债务首次超过2万亿美元,法国的财政也不断恶化,欧洲走出债务危机的阴霾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欧债危机冲击了我国的外需,影响对外贸易;欧元表现不稳定,影响我国储备资产安全
但危机同时是一次机遇,一方面发达国家的企业陷入困境, 给我国的企业走出去购买技术、品牌机会;另一方面,欧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份额下降, 人民币可借此机会提高其份额
最重要的是从此次欧洲主权信用危机中汲取了宝贵的管理我国政府债务的经验
近年来我国政府债务规模越来越大,地方政府的债务数额庞大,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
二.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风险评估和分布情况
地方政府债务是地方政府历年积累起来尚未清偿的债务
2002-2011年财政支出的同比平均增长速度24%左右,2011年财政支出比2002年增长了5.1倍;财政赤字的同比增长速度大约为22%,2011年的赤字额比2002增加了4.9倍,2008年和2009年财政赤字大涨,增长速度近40%,这主要是由于国家实行的经济刺激计划
2011年地方显性债务就达到了4万亿元此外,各地区、省份之间债务也存在很大差异
四川、河南、湖南、云南、河北这5个省的债务额最多,总体来看,东部省份的债务总额要小于中部和西部省份
表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情况
指标 2009 2010 2011
负债率(%) 24.69 25.38 26.73
债务率(%) 258.06 252.92 253.93
利息支出率(%) 15 14.8 14.8
担保债务比重(%) 235.72 198.08 166.46
资料来源:工商银行投行研究中心
由表1, 2009年末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已进入风险警戒区域,但财政收入足以支付利息
但是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从来都不是体现在显性债务上的,地方的债务风险关键在于以地方融资平台为主要对象的隐性债务上,虽然不是政府出面借钱,但是最后大部分的债务还是要依靠政府财政还,这部分债务的风险较高
三、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和债务扩张对经济的影响
(一)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
首先,财政制度的不合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的财权上收、事权下移,地方政府承担着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支出,随之而来的是财政支出的逐渐增大,财政收入没有相应的增加,地方政府必然对外举债融资
其次,经济的高速发展过程中资金供求矛盾
地方政府为完成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目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以便招商引资,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财政收入增长有限的情况下不得不借债
(二)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经济的影响
首先,增加了未来财政负担
虽然债务增加了当期的财政的财政收入,但由此产生还本付息的义务,当举债规模过大时,甚至可能严重化以后几年的财政状况,影响以后政府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其次,对投资产生不良影响
地方政府以债务形式融资以后,资金被用于基础设施和大中型项目的建设,政府的投资的增加势必对私人资本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影响投资的效率
最后,过度举债使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的基石,地方债务的延期、拖欠严重损害政府的形象,陷入了信任危机会
四、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的建议
(一)建立与事权相适应的财权分配体制
根据各级政府的事权,划分对应的财权
可以按照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层次性,结合事权的法律条文,确定哪些产品和服务归属于中央政府,哪些归属于地方政府,若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的,要根据具体项目确定一个合理的承担比例,做到各级政府事权和财权的统一
(二)加大对地方政府融资行为的监督力度
采取政府信息化措施,公开准确的政府财务政务信息
地方政府需要定期披露报告的债务信息,包括政府债务收入及其结构分布
通过建立信息披露报告机制,加大对地方政府举借债务的监督约束力度
(三)建立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控制机制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控制地方债务,就是要根据风险控制的目标以及要求,对债务规模超过一定范围或不科学的公债结构的存在做出预先警示
预警系统要既能与地方财政债务状况相符,又要反映地方财政风险状况和发展趋势
地方政府在实际情况中可以将以下各项指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