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确立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的新的角色定位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讲,专科师范生是中小学教师的职前阶段,他们的教育科研能力发展直接影响着其入职后的研究能力和专业发展
为了解当前专科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现状,进行此次调查,以期为专科师范生的专业发展提供指导,也为当前专科师范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从山东女子学院、齐鲁师范学院、济宁学院、济南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四所专科师范院校随机选取了600名毕业年级的学生,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其中男生68人,女生532人,涉及学前教育、初等教育、艺术教育等不同的专业,共计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92份,其中有效问卷581份,有效回收率96.83%
三、结果分析
(一)专科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现状
1.知识基础状况
此次调查中,涉及专科师范生对教育科研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状况的了解程度
其中对教育科研的具体含义,只有34.60%的人回答“知道”;对于教育科研的基本程序,高达55.42%的人“不太了解”,7.23%的人“完全不了解”;对于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要求,只有35.28%的人有所了解;对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状况,9.29%的人表示“非常了解”,8.26%的人表示“比较了解”,69.36%的人表示“不太了解”,13.08%的人表示“完全不了解”;大学期间阅读过的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著作方面,选择“3本以下”的最多,占总体的49.23%,选择3~6本的占29.95%,选择6本以上的占20.83%
这表明当前专科师范生教育科研知识基础普遍比较薄弱,知识掌握的欠缺必然影响到他们能力的发展
2.教育科研能力状况第一,选题能力选题是指经过选择来确定所要研究的中心问题选题能力是开展教育科研必备的基本能力
在此次调查中,当被问及“你的毕业论文的选题是否属于教育研究类”时,44.58%人选择了“是”,55.42%的人选择了“否”
在“你的毕业论文题目来源”一题上,占总体68.16%的人选择了“指导教师给定”,18.24%的人选择了“理论学习中获得”,13.60%的人选择了“教育实习中遇到”
说明大多数专科师范生在毕业论文选题过程中缺乏对理论或实践的独特思考,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给定的题目
而当被问及“在平时的专业学习中,你是否遇到过令你困惑的教育教学问题?”时,66.61%的人选择“是”,33.39%的人选择了“否”
表明多数专科师范生具备了问题意识,但对于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会“查阅资料,进行探索研究,力求解决问题”的只占总体的14.97%
表明更多的师范生没有将遇到的问题进一步进行研究,形成课题
由此可见,对于专科师范生来讲,不是缺少问题,而是缺乏探究精神
第二,文献检索能力
文献检索能力指研究者能根据研究的需要,迅速而有效地从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文献中检索出有价值的情报资料的能力
在被问及“你能通过各种途径快速找到与教育科研相关的文献资料吗?”时,56.45%的人选择了“是”,43.55%的人选择了“否”,也就是说,只有一半多的专科师范生具备了较好的文献检索能力
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文献检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贯穿于整个研究中
文献检索能力的欠缺将影响到课题的选择、假设的提出、研究的实施以及研究结论的获得
第三,研究方案设计能力
研究方案是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全面规划,对研究起着导向、调控与激励作用
在被问及“您能根据研究目的来设计、制定科学可行的研究方案吗?”时,17.04%的人选择了“完全可以”,60.76%的人选择了“基本可以”,另有22.20%的人选择了“不可以”,表明多数专科师范生设计研究方案能力尚可,但有少部分还不具备这种能力
第四,研究实施能力
研究实施能力是指根据研究方案,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开展实际研究并搜集、处理研究资料的能力
在此次调查中,关于教育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掌握“0种”的占3.54%,掌握1~2种的占59.97%,3种以上的占36.49%;而对于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只有27.46%的人能进行科学有效处理,高达72.54%的人不能完成这一任务
以上数据表明,多数专科师范生掌握了1~2种研究方法,对于开展教育科研来讲,这显然是不够的;在数据处理方面,超过三分之二的专科师范生不能进行有效处理,这将直接影响研究的结果和质量
第五,研究成果撰写能力
研究成果的撰写是教育研究的最后一步,是对整个研究过程的概括和总结
专科师范生的研究成果主要是研究报告和论文而在大学期间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