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发展道教养生旅游的资源评述 2017毕业论文下载

一、道教养生
  起源于中国本土的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刻的影响,鲁迅先生曾说过“中国根柢全在道教”


道教有重人贵生的传统,富有“文化养生”的品格,道教崇尚“道法自然”,认为万物都会遵循自然法则,满怀感恩之心,珍惜大自然赐与的一切,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老君说一百八十戒》提到“不得焚烧野田山林”、“不得妄伐树木”,这充分展现了道教思想的“生态观”

经过千年发展、积累和沉淀,许多行之有效的养生术流传至今,对一般较为常见的神经衰弱、咽喉炎、近视眼、肺结核、胃病、肝炎等均有不错的功效

道教养生主张修身养性,力求从生理和心理上内外兼修,达到“形神共修”的目的

比如太极拳,结合了古导引术和吐纳术,一种内外兼练,柔和、缓慢、轻灵,合乎生理规律的养生运动

  道教养生是一门养生的学问,它是由道家思想提出的关于人的身心调养的系统理论和方法

道教养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包括道教生命观、成仙的理论与方术等,后者是指各种养生基础理论、养生思想以及各种具体的养生方法

本文所指道教养生是指狭义上的养生

  二、青城山道教养生旅游资源条件
  青城山是道教祖庭之一,位列道教“第五洞天”

青城山地属中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山上树木四季常青,空气清新,环境清幽,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非常适合养生修道,吸引众多道教人士来此修炼,留下了丰富的养生文化遗产

  (一)青城道教建筑
  道教建筑作为道家养生思想的外在依托和表现形式,是道教养生旅游得以开发的条件之一,同时也是养生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城山上宫观建筑众多,从“道法自然”出发,这些建筑大都顺应自然,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布局巧妙,相映成趣,取环境清幽之静和地势险绝之险,讲究隐、藏、幽、奇,它们结合地势,汲取古代南方民族的干栏式建筑构架,用台、吊、跌、披、挑、梭、叠等方式,朴实幽致,大方自然

从山麓至峰顶,亭阁的建造随景而设,建筑多取材自然、不假雕饰、朴实幽致

  青城山的建筑因势而造,法于自然,内部装潢尽现吉祥、长寿和升仙之意,体现了道家顺乎自然的思想,深入研究青城山建筑是研究道教养生思想重要着力点

  (二)青城道教音乐
  “道教音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受重视,曾被国际第二十六届民间音乐讨论会列为主要内容之一

青城山洞经古乐是重要的道教音乐的流派,兴于唐,盛于明清,千年来一直在坊间流行

目前演奏洞经古乐主要是青城山民间道乐家们组成的青城洞天仙乐团和青城山大道演艺团

青城洞经古乐历史悠久,被誉为民间音乐活化石,现存曲80余支,含大量唐宋甚至更为久远的古乐曲

作为自唐流传至今的道乐代表,青城山道教音乐可谓弥足珍贵,是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青城道家温泉
  青城山温泉又被称作“道家名泉”,温泉中含有道家养生药材包

它攫取地层深处的优质矿泉,富含十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具有改善心血管功能,降血压,治疗多种疾病等保健功能,是纯天然碳酸盐泉

青城道温泉设有传统足道、高级水疗、户外森林SPA和各种特色汤泡等养生服务项目

  (四)青城道家医药
  道教医学是“道教为追求长生成仙,继承中国传统医学的成果,在内修外养过程中,积累的医药学知识和技术

它包括服食、外丹、内丹引导以及带有巫医色彩的仙丹灵药和符咒等”

青城山中药材资源丰富,盛产名贵中药材,药材之多在葛洪所著《抱朴子.金丹篇》中就有所提及

青城道医历史悠久,在隋唐时青城道家就将药功与养生相结合,道教养生学重视调养心神,强调健全的人格和心理修炼

青城山道医结合的历史一直延续到近代,至今青城山许多道士都是医术高手,并且保留了许多疗效突出的药方和养生方法,范围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门类,其中又以骨科最有疗效

  (五)青城道家武术
  青城派武术闻名遐迩,与少林、武当、峨眉等诸派相提并论,是海内外公认的武术门派,尤以剑术和玄门太极拳见长

玄门太极拳法自成体系,是道家动静双修的上乘功夫,后经改良便成广为流传的青城太极养生功夫系列,简单易学、养生益寿、利于身心,先后被推广到日本及许多欧美国家

青城剑术被誉为全国四大剑派之一,历代青城道士中均有习剑术者青城拳术因深受剑术影响,有“剑拳”之称青城拳术有多种套路,最为有名的是青城洪拳(又称小洪拳)2009年,青城武术被列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六)青城养生道茶
  自古以来,人们都将茶作为保健养生的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