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机产业在“重军轻民”的环境下艰难起步
60年代,成功研制了运七、运八运输机,此后又研制了运十、运十一、运十二运输机,并在运七运输机的基础上开发研制了新舟系列飞机
80年代,通过与波音、空客、麦道、通用电气等世界著名制造商开展多种方式合作参与到支线飞机、直升机、发动机零部件、机载设备等的研发生产
新世纪以来,我国民机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加强自主研发
2007年12月21日,首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支线飞机ARJ21-700,在上海飞机制造厂总装下线
标志着中国重大自主创新工程ARJ21飞机的研制工作全面完成,中国飞机正式跻身世界民用客机行列
民用飞机产业体现了国家综合技术经济实力,我国的政治经济地位以及幅员辽阔的市场需求,要求我们发展自己的民用飞机产业,完全依赖国外飞机不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的支线民机工业已具备一定基础,新舟60、运十二飞机生产已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但是,应该看到,我国的民用飞机产业尚未形成自己的在世界上有竞争力的产品,飞机的质量与国外三大支线飞机制造厂飞机的质量差别较大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国民用飞机如何有效地占领市场,发展民用航空制造业,满足民用航空运输业的需求,最终形成民族产业的发展路子值得我们的深思
二、国外政府对民机产业的政策支持
政府的支持是航空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投入、高风险及长回报周期是航空工业的显著特点,但一旦夺得先机,其所能创造的价值也将不可估量
为了尽可能多的抢占这一利润丰厚的市场份额,各国政府均不遗余力地扶持本国航空工业的发展,竟相采用各种补贴措施,这些补贴或则使企业稳坐其寡头地位并能在与对手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或则给企业进入这一市场谋求有利的契机,目前,在航空工业领域
借助各自身后的政府的补贴支持,由波音:空客寡头垄断如此庞大的市场
即使早已摆脱“幼稚工业”的状况,多年以来,波音、空客各自的政府对他们的补贴也从未中断过
2.1美国对航空工业政策支持
2.1.1直接补贴
美国通过军事项目的开支及采购合同的运用、间接补贴飞机进口商、税收优惠、销售支持及政治干预等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其航空工业的发展
通过军事研发项目及采购合同提供补贴美国国防预算的1/3以上用于飞机研制,采购和使用技术保证
每年近千亿美元,将军机中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民机可为民机工业节省相当巨大的开发费用,这是一种长期稳定且相对隐蔽的变相补贴
一方面,长期以来,美国一直鼓励军、民机产业之间相互结合,协同发展
美国通过委托航空工业参与军用飞机发展项目,利用生产上的前后联系,使民机产业积累制造飞机的相关技术和能力,减少民航工业开发新民航飞机的研究经费
仅2005年,美国在军用飞机F-22上的投入就高达45.72亿美元,其他战斗机研发费用为47.22亿美元,而这些项目全部给了本国的飞机制造厂商
这种军、民结合共同发展的战略模式为美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及国家战略意图的实现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例如,二战后,波音公司就是靠产权上属于政府的KC-135加油机技术和生产设备造出波音707,一举奠定了其在大型民用飞机市场上的垄断地位
另一方面,美国大量采用民机军用的方式,通过军事采购合同给予民航工业大额的利润以支持其发展
例如,美国空军把波音707改装成巡逻、预警、电子战机E3、E6和E8,把波音747改装成空中指挥机F4,把波音767改装成预警飞机
通过间接补贴飞机进口商以支持民机出口
美国进出口银行的一大职能是向外国买家提供低息贷款,或者向外国买家的私人银行贷款提供担保
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将外国进口商的一部分成本转嫁到本国支出上,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给本国飞机生产商赢得更多的订单
通过税收优惠政策给予大飞机补贴美国部分州政府和地方政府通过各种形式对波音公司提供暗补
华盛顿州通过税收豁免、税收优惠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向波音公司提供大量的政府补助
类似地,坎萨斯州也通过税收豁免和所谓的“波音债券”的形式向波音公司提供了大额的补助
2.1.2政府采购
政府采购是支持民用航空工业发展的又一重要政策工具
在航空制造领域,美国政府的采购(主要是通过国防采购)占到航空制造业市场份额的很大一块
美国所有的民用飞机制造商都曾经是国防合同生产商,至少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