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方法 2017毕业论文下载

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是水泥、矿物掺合料、粗骨料(石)、细骨料(砂)、外加剂和水等六种材料,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就是控制这六种原材料的质量


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强度、耐磨性、稳定性、耐久性等性能,因而原材料质量必须严格控制

下面讨论这六种原材料的控制方法

1.水泥质量控制方法   1.1 水泥进货验收[1]   ⒈检查水泥的牌号、品种、强度、出厂日期等是否符合供货要求

  ⒉检查厂家的自检报告和合格证,报告应包括3d强度试验结果、化学成分分析、凝结时间、安定性、细度等指标

  ⒊生产厂家的资格证明   ⒋生产厂家的质量证明书

质量证明书应包括生产单位名称、购货单位名称及水泥品种、规格、数量、主要技术质量指标、购货日期等

  ⒌包装形式符合要求水泥包括袋装和散装2种形式,袋装要检查包装袋   ⒍外观检查:检查水泥的外观   上述项目经检查全部合格后才能放行进场

  1.2水泥抽样检验   ⒈抽样方法:按照GB 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年版)》7.2.1条款规定 “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为一批,散装不超过500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执行

  ⒉检验项目:按照GB 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检验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等指标

当3d强度符合该标准要求(预留28d试样),或采用JC/T 738-2004《水泥强度快速检验方法》预测28d强度符合要求时水泥才能入库或充罐储存

  1.3水泥储存质量控制   ⒈袋装水泥

按水泥品种、规格、生产厂家、出厂日期等分别堆放;堆放次序应有利于先进先用;堆码不超过10层;露天堆放应放在至少30cm垫板上,水泥周围严密遮盖防水雨布;室内存放离墙壁20cm以上,并留足通道;储存超过3个月,必须重新检验,再定强度等级后使用[2]

  ⒉罐装水泥

不同品种、规格、出厂时间的水泥不得混罐;一个月放空或倒罐一次;水泥入罐温度不超过65℃;储存超过6个月,必须重新检验强度等级后使用[3]

  1.4水泥台帐管理   建立完善的水泥验收、检验、库存及使用台帐

2.矿物掺合料质量控制方法   2.1矿物掺合料进货验收   ⒈矿物掺合料一般包括粉煤灰、矿渣和硅灰等,检查矿物掺合料的类型、品种、等级等是否符合要求

  ⒉检查厂家的自检合格证和随车质量证明书   ⒊包装形式符合要求包装形式有袋装和散装2种形式,袋装要检查包装袋   ⒋外观检查:检查矿物掺合料的颜色、粒度、密度等   上述项目经检查全部合格后放行进场

  2.2矿物掺合料抽样检验   ⒈抽样方法:粉煤灰和矿渣粉按连续供应200相同等级的为一批,不足200按一批计[4];硅灰按连续供应20相同等级的为一批,不足20按一批计

  ⒉检验项目:按GB/T 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检验粉煤灰细度、需水量比、烧失量、含水量、安定性等指标;按GB/T 18046-2008《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检验矿渣粉密度、比表面积、活性指数、流动度比等指标;按GB/T 18736-2002《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检验硅灰烧失量、含量、比表面积、含水率、需水量比、活性指数等指标

所有这些指标均合格才能入库或入罐   2.3矿物掺合料质量控制   ⒈袋装矿物掺合料

按矿物掺合料品种、规格、等级、进场日期等分别堆放;堆放次序应有利于先进先用;仓库密封、防潮;设醒目标志标明品种、等级等

  ⒉罐装矿物掺合料

矿物掺合料按品种、规格、等级等专罐储存,不同等级、规格不得混罐;先进先用,一个月放空或倒罐一次

  2.4矿物掺合料台帐管理   建立完善的矿物掺合料验收、检验、库存及使用台帐

3.粗、细骨料质量控制方法   3.1 粗、细骨料进货验收   ⒈检查粗、细骨料的品种、规格、粒度级配、生产厂家等是否符合要求

  ⒉检查厂家的自检合格证和随车质量证明书

  ⒊外观检查:⑴检查粗骨料(石)的产地、规格、粒度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颗料含量、杂物等;⑵检查细骨料(砂)的产地、细度模数、粒度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杂物等

  3.2 粗、细骨料抽样检验   ⒈抽样方法:按照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4.0.1条款“采用大型工具(如火车、货船或汽车)运输的,应以400或600为一验收批;采用小型工具(如拖拉机等)运输的,应以200或300为一验收批

不足上述量者,应按一验收批进行验收”执行   ⒉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