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原则与措施探究 2017毕业论文下载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要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其中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是主体,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点任务之一

  一、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调研分析
  为探寻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加快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措施,课题组成员对江苏省宿迁市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与访谈,内容主要涉及其思想动态、制度保障、教育培训、成本与能力等方面,了解其市民化的基本现状


  1.市民化的思想动态方面

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思想动态的调研主要涉及其城市化意愿,融入城市困难、利益选择取向等

在市民化意愿方面,新生代农民工选择愿意、不愿意、不确定的比例分别为89%、6%、5%

这说明新生代农民工整体的“城市梦”很明显,他们渴望过上城市人的生活,享有城市的文明

根据江苏省宿迁市统计年鉴,宿迁市宿城区到2012年底城镇化率达到58.01%,是宿迁市所辖县区中市民化比例高的地区,而距江苏省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2%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在调研宿迁市宿城区下属的苗圩村中了解到新生代农民工基本都外出打工

村支书统计外出打工的新生代农民工中有1/3的人通过自己与家人努力已经在城镇贷款购买商品房,他们实现了地域转移和职业的转化,而身份的转换还没有真正实现

在融入城市困难方面(多选),调研中选择排序为:认为自身条件不足的比例为46%,认为机会不平等的比例为30%,认为户籍制度限制的比例为37%,认为城市生活成本太高的比例超过70%

这说明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化的困难认识比较清晰

在城市化利益选择方面,12.4%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遇到利益冲突时选择服从集体利益考虑他人利益,63.7%的新生代农民工选择视情况而定,23.9%的新生代农民工选择先个人利益实现

这说明新生代农民工关注集体与他人方面有待提升
  2.市民化的制度保障方面
首先,市民化中土地制度政策有待完善新生代农民工返乡率比较低,从事务农生产的时间很少在调查新生代农民工是否有承包地中,47%的人选择有

在对土地使用方面42%的人选择父母耕种,34%的人选择土地流转,只有18%的人选择自己耕种,其余的人选择其他

访谈中对土地流转制度存在观望的态度居多其次,户籍制度的影响依然较大

认为户籍制度有很大影响的比例为49%,一般影响的比例为40%,没有影响的比例为11%

中小城市户籍制度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相对小些

在城镇与乡村户口差别选择中,认为差别在就业机会的比例为40%,社会保障的比例为36%,教育权的比例为21%

再次,社会保障的状况需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方面,选择参加比例为88%参保中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其中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和缴纳公积金的比例很低这说明“五险一金”的基本保障中医疗保险的意识比较强

在医疗费用承担方面,92%的人选择为个人或家庭负担,8%的人选择为个人和单位共同负担

访谈中他们特别担心自己和家人的养老问题
  3.市民化的教育培训方面

新生代农民工中许多是携家带口进城务工,由此带来的新生代农民工自身教育培训与其子女教育问题日益突出

在调查新生代农民工是否愿意继续学习文化技术知识方面,选择很愿意的比例为48%,比较愿意的为34.9%,一般的比例为14.6%,不愿意的比例为2.5%

在调研阻碍继续学习的原因中,认为没有时间的比例为46%,涨工资效果不明显的比例为14%,没有目标的比例为12%,对找工作帮助不大的比例为11%,没有兴趣的比例为9%,缺乏学习信息的比例为8%

对政府开办的职业技能培训,认为影响很大的比例为40%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已上学

其子女选择本地公办学校的比例为70.6%,选择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比例为1.8%,选择家乡学校的比例为27.6%

江苏省提出到2020年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为100%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关注子女能否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学杂费的高低与将来的升学问题


  4.市民化的能力与成本方面

农民工市民化成本为农民工到城镇定居获得待遇和均等化公共服务所需的各种经济投入

其中个人成本与新生代农民工从事工作与收入状况直接相关

根据我国三次产业分类法,调研中从事第二产业的新生代农民工比例为34.6%;第三产业中在流通部门的新生代农民工所占比例为24.9%,在生产和生活服务部门的比例为23.5%;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的比例为13.3%;另有3.7%的人在政党机关军队等

在月工资收入状况的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