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休闲农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2017毕业论文下载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是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新型交叉产业,横跨第一、二和第三产业,被称为第四产业


目前,休闲农业收入占了旅游业30%以上

休闲农业作为一个产业距今已130多年,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休闲农业兴起较晚,但发展迅速,随着休闲迅猛发展,休闲农业的人才缺口越来越大,培养休闲农业人才刻不容缓

  我国目前休闲农业人才的培养正处于起步阶段,青岛农业大学培养休闲农业人才已有四年,总结以往经验和当今休闲农业的发展,笔者就如何培养休闲农业人才做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完善休闲农业人才培养方案
  休闲农业人才应具有经济、设计、种植、养殖和旅游等多方面知识,但目前在培养休闲农业人才时常常不能兼顾,在休闲农业领域,当前以经济类人员研究较多,侧重经济管理角度,忽略了景观设计、种植与养殖的特殊性,以及这几方面如何与旅游充分结合起来

笔者认为休闲农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课程体系构建时,要考虑休闲农业是跨产业的专业,培养人才要兼顾多方面知识体系的构建,培养方案要本着培养综合性人才,经济、社会、农业、旅游多学科融合,才能培养出适应休闲农业发展的人才,满足休闲农业的设计规划、景观配置、资源利用、运营管理和娱乐开发等多角度的要求

而目前我国培养休闲农业人才的高校少,多设有休闲农业课程,偏重于经济管理角度来培养,有的偏重于农业休闲园区设计,有的偏重于休闲农业园种植和养殖

大多在课程设置上不全面,出现严重断带

因为休闲农业领域中,需要经济、设计、种植、养殖和旅游几个方面的知识综合运用才能达到休闲农业发展的要求

否则,设计的景观不合理可能满足不了旅游的要求;种植和养殖不合适达不到休闲农业的目的;或者休闲农业的管理不善,实现不了休闲农业持续性和生态发展的目的

  二、改革休闲农业人才培养方法
  目前,休闲农业类型较多,生态型、观光型、科技型、民俗型、都市型、娱乐型及综合型休闲农业等多种类型,百花齐放,多种模式齐头并进

而休闲农业的发展类型受当地环境影响极大,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发展地方特色,才能吸引人们的兴趣

在休闲农业人才培养时,要充分考虑休闲农业的特点,不能照搬其他专业的培养方法,要充分重视多学科的融合,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聘请休闲农业所涉及的所有领域的专家来授课,不能照搬书本

农业经济、景观设计、园艺种植、动物养殖、经营管理、旅游观光等方面的学者来充实学生们的知识,为学生构建强大的专业知识框架

当然术业有专攻,学生精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可以采取模块化教学,在学生全方位学习和了解休闲农业全面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主攻休闲农业的某一领域,作到专而精,同时宽而懂

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在休闲农业的工作中,游刃有余,能够胜任,不至于出现隔行如隔山的现象,只会一个方面知识,其他一窍不通,这很难能从事好休闲农业这一跨学科跨产业的行业

  休闲农业发展飞快,又是新兴的产业,许多理论都在不断的形成又在不断更新

在休闲农业人才培养时,应更注重行业第一线的动态

笔者认为,要留出足够的教学时间,聘请各种类型的休闲农业产业中的规划设计、经营管理、人文宣传等各方面的精英来授课,让学生们了解在生产实践中、在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积累的宝贵经验,这对休闲农业人才的培养极其重要,毕竟休闲农业是新兴产业,很多理论并不成熟,但实践出真知,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各种经验和当前存在的问题就显得尤其珍贵

  三、休闲农业人才培养途径的改革
  休闲农业是一门应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培养人才时,要更侧重实践性

课程设计时要增加专业实践的学时数,在大学期间,充分利用假期,与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充分融入各种类型的休闲农业企业中,亲身体验学习休闲农业的各个环节,掌握行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经过若干个时间段的实践学习,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当前休闲农业发展的动向和自己要发展的方向

有利于在返校后学习专业知识时更有的放矢,在实践中也能学以致用,积累经验

  四、结语
  以上是笔者关于休闲农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几点思考,笔者认为通过以上的几项措施,能更好地培养休闲农业人才,达到与时俱进,从而更好地满足休闲农业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郭焕成.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态势、意义与前景[J].中国农业资源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