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敏领着几个仆人回去拉粮食,刘耀德重新有上到木桌上,看着拥挤的人群,顿时,他心里有一种莫名的自豪和成就感,这种感觉他似乎是他最需要的,他似乎从这种感觉中找到了另一个自己,就像小时候他看见马吉森的那一刻自己对他的钦佩一样,这种自豪和成就感像一块磁铁,深深地吸引着他,不能自拔
不一会,辆大车粮食拉了过来
刘耀德站在木桌上,对着人群说:“来吧,都来领粮食吧,只要给本小爷磕个头,就有粮食
” 人群又是一阵骚乱,人们指指点点,议论纷纷,却没有人来领粮食
刘耀德见没人磕头,又大声喊道:“怎么,没人要,没人要我就把粮食拉走倒进东湖了
” 刚说完,人群中有个五十多岁、衣不裹体的老者跑到木桌前,跪下就是几个响头
刘耀德看这情景,心里舒服的跟猫舔似的,转身对仆人说:“给他半袋粮食
”磕头的人赶紧起身,拿起破麻袋走到粮车前,仆人给他盛了整整半麻袋粮食,耀德看着那个第一个磕头的人,说道:“过来,你过来
”那人扛着麻袋,咧着嘴对刘耀德说:“少爷,我的小祖宗,俺再给你磕几个头
”说着就要跪下磕头,刘耀德随手从兜里掏出几两碎银子,扔到地上,不屑一顾地说:“拿去吧
” 众人一看这阵势,好家伙,纷纷跪下来磕头
刘耀德也吓了一跳,得意洋洋地吆喝着:“别急,别急,一个一个来
” 就这样,一直闹到快吃午饭,两大车粮食分完了
看着领了粮食的人群渐渐散去,刘耀德才跳下木桌,踱着方步,趾高气扬地走进了刘家宅院
闹腾了一上午,刘耀德也饿了,饿的再厉害也没烟瘾厉害李子敏知道刘耀德的烟瘾现在是越来越大了,所以随时备着给他抽
进了师古堂,跟着刘耀德径直走到了西厢房,这里的三间厢房在刘耀德三岁时曾做过堂馆,现在收拾成了小会客厅,一间是刘耀德的居室
刘耀德进屋就躺在了卧榻上,因为是冬天,所以卧榻上铺了条虎皮毯子
刘耀德躺上去,像是一个骑在虎背上的猎人,他喜欢这样的感觉,喜欢这样躺着让李子敏伺候着抽大烟
抽完之后,一上午的疲惫顿时全效,刘耀德又精神百倍起来,想起上午开仓放粮的事,刘耀德心里美滋滋的,他陶醉于那种被人敬仰的氛围中,尤其是那些一个个给他磕头的人,他觉得他们都是他的臣民,都像他钦佩马吉森那样钦佩他,敬仰他…… 他正想的入迷,一个丫头过来,说饭备好了,问少爷是否现在就去吃
刘耀德说对李子敏说:“走,老刘,伺候我吃饭去
”李子敏应了一声,跟着刘耀德想西院的饭堂走去,到了饭堂,饭菜已经上桌了,刘耀德看这一桌子饭菜,却不见大娘葛淑雯,就坐下来等,等了一会,仍不见葛淑雯过来,就问李子敏:“老李,我大娘怎么还没来?” “夫人还在仁寿堂的账房里核对各地送来的账目
”李子敏答道 刘耀德站起身,今天他特别兴奋,也想去向葛淑雯说说上午的事,就出了饭堂,向账房走去
还没走近账房,远远就听见“啪啪”的算盘声,就走了进去,葛淑雯正埋头一边看着账本,一边核对银票
刘耀德轻轻走过去,说:“大娘,该吃饭了
”葛淑雯只顾核账,都不知道刘耀德进屋,她吓了一跳,抬起头,见是耀德,就说:“耀德,我正核对你其恩大伯负责管理的一家汴绣店的账目,这家店虽然不大,但每年都有几十两银子的进账啊,今年怎么就亏损了二十多两呢?” 葛淑雯说的这家汴绣店是刘家在开封的一家店铺,本来不是什么大的店铺,经营利润刘家也没看在眼里,可有可无而已,那是刘迎恩在世的时候,他的堂兄刘其恩因为经营不善,自家的生意亏的血本无归,刘其恩走投无路的时候,刘迎恩念在同族的份上,在开封府买了一处房屋,两间门头,装修后又给了刘其恩本钱,让他重新开始,当时说好了,生意是刘迎恩的,刘其恩全权负责
刘迎恩除了每年给刘其恩工钱,年底还按盈利给他分红,刚开始那几年,经营状况还算正常,刘其恩每年都有不少的进账,对刘迎恩一家也心存感激
但自从刘迎恩过世之后,经营状况每况愈下,刚开始葛淑雯念在同族的份上,一直没有说什么,其实前年开始她就发现刘其恩负责的那个汴绣店账目有问题,但还不至于亏损
今年,实在让她忍无可忍,居然亏损了二十多两
刘耀德虽然对各个店铺的账目现在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他会打算盘,葛淑雯就指着账目说:“耀德,你看,今年汴绣店每一笔售货账目总和,减去进货账目,就是今年的盈利,给你算盘,你打打,看是否吻合?” 刘耀德站在葛淑雯身边,拿起算盘,葛淑雯念账目,他打,一打一会结果就出来了,刘耀德一看,果真是盈利二十三两七钱
这刘其恩怎么就说是亏损了呢?刘耀德最痛恨这种说假话的人
“不行,大娘,我明天得去店里看看,看我那个大伯究竟是怎么想的?人家和咱刘家不沾亲不带故的还老老实实的,他是咱刘家同族的,竟然还骗咱们,太不像话了
”刘耀德气愤地说
葛淑雯想想也是,哪有这样吃里扒外的人?刘迎恩在世时对刘其恩不薄,他竟然不识好歹,贪占用来经营的银两
就对刘耀德说:“耀德,就按你的去做吧
反正也该过春节了,您年你也没大出去转转,你就去吧,开封府也不远,你去了之后,看看刘其恩用这些钱到底干什么了,顺便你自己也到处玩玩看看
” 刘耀德一边点头答应,一边帮葛淑雯整理账本整理完了,两个人一起走出账房,从仁寿堂出来,去饭堂吃午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