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的中国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题材来去创作绚丽多彩的内容,时至今日,以中国史为题材的小说数不胜数,今天我们就依据豆瓣平台,来排出目前评分最高的六本历史小说,来看下您读过几本吧
第六名:《曾国藩》 作者:唐浩明 豆瓣评分:8.5分 豆瓣网友精彩点评: 看完了下册,越发觉得这是一本好书
曾国藩教育下一代如何做人,如何看读写作,如何知人善任,确实获益匪浅
从来没有一本如此集大成的书,可以读一而知百从老年的曾国藩的身上晚辈似乎总是能学到无穷尽的处世哲学 小说的结尾非常完整
借了左季高,康福和陈广敷之口给了曾国藩的人生做出了不同的盖棺定论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说他功盖环宇有之,说他虚情假学有之,广敷说他只效忠一家一姓而有愧于天下苍生,则是作者所最终倾向的 客观评价
第五名:《大秦帝国》 作者:孙皓晖 豆瓣评分:8.8分 豆瓣网友精彩点评: 震撼的时代,激扬的文字 一部雄浑,厚重,沉郁的书,也是一部轻松,热血,青春的书,更是一部怎么形容也不为过的书,因为它叙述的内容包含了太多的故事,因为它描绘的时代呈现了太多的元素,因为它的内容与时代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未知与可能
这仅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现代人,站在21世纪的潮头,回首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历史,历经十六载的案头跋涉,用尽四百三十万字的笔墨,为同代人勾勒出一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大秦帝国
第四名:《康熙大帝》 作者:二月河 豆瓣评分:8.8分 豆瓣网友精彩点评: 看到《康熙大帝》,多少把我从青春的沼泽里拉上来了一些
《康熙》的情节就不说了,大概中国的男人/文人都是有一种治国平天下的潜在意念影响,都会在看小说的时候,潜移默化的/自动的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伟大人物/领袖角色,挽狂澜,擎大厦,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不是继往圣之绝学,就是开万世之太平,心胸激动的不得了
我亦不能免俗
看到那些建功立业的勇士/智者,我心里激动的就像自己在金戈铁马,纵论天下
也许是《康熙帝国》满足了我个人的私欲,我过一段时间,就把书借出来,看几个片段,自我满足一下
第三名:《金瓯缺》 作者:徐兴业 豆瓣评分:9.0分 豆瓣网友精彩点评: 一部当之无愧的杰作!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已经超过了唐浩明的《曾国藩》;亦使得我对于历史小说这一体裁树立了绝对的信心
此书我与10年购入,皆因过于忙碌,便草草地读过就放下!且此书的西方味让我一时间很不适应
尽管从字里行间已经晓得这是一部不可不读的经典,但当时只是这样评价的—— “11月的时候基本读完了此书,说实话这本书确实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异类,尤其是历史小说的异类! 首先说写法上,作者深受西方文学的影响,尤其是托尔斯泰的叙事技巧(思想)影响,初读让人觉得不伦不类,读起来不如唐浩明、凌力等人来得吸引人;可是细细得读下去,反而见出作者的高明了!在思想上,作者的人道关怀比较浓郁,确实值得推崇
此书寄寓了作者深厚的民族感情,忠实地反映了那段屈辱、沉重的历史,但是仍感觉不如想象中的好,情节拖沓,故事也不那么吸引人——难道已不符合今人的审美趣味? 无论如何,也算是同类书中的佼佼者了,值得收藏阅读
历史小说本来就是难写,也没多少佳作
” 第二名:《大唐明月》 作者:蓝云舒 豆瓣评分:9.2分 豆瓣网友精彩点评: 豆瓣历史小说中评分最高的一本书,好友推荐我时,并无太多期待,只想是在闲暇时打发无聊,却不曾想到,这却是一份意外惊喜,仿佛荒漠中的看到一片绿洲,大海漂泊时发现一座孤岛
于是乎我便不忍释卷,至今日已阅不下7遍,最新一章《大唐明月6》更是第一时间尽收
一本带有历史读物色彩的小说,若是能够让人读完已数不易,扣人心弦更是难得,但像《大唐明月》这般让人爱不释手的书真是极少
时至今日,我依然无法理解在历史小说排行榜单中为何不见其身影,或许没有《明朝那些事儿》那样狂轰滥炸式的叫卖,亦或是没有像《《金瓯缺》那样有茅盾文学奖的鲜明标签,但其确是一本无与伦比的小说,若是不被大众知晓,甚是可惜了
此书的精彩指数不单单是因为作者对时代风物的描写让人神往,而是作者的严谨态度让人敬佩
显然,对于当时的饮食风俗、遣词造句、衣冠制度、封建等级、高门世家、政治风云等等诸多方面,作者都有进行认真地考证、甚至连古代汉语发音与今大不相同这一细节都做了上佳处理, 文章起始,我并未意识到作者将会给读者呈现如此大气与细致并融的景象
第一卷,市井篇,故事才刚始,就在裴行俭这个名字出现的时候,也只是觉得有点眼熟,倒是裴炎好像在哪里听过,最初还以为男主是裴炎
抱着疑惑的心态去查了查资料,突然更像是掘到瑰宝,裴行俭,果真是神人也!对于在这之前居然不知其大名而深深感到遗憾
而那一刻,跟随着作者的笔触,仿佛也融入了历史的洪荒之中,走进了大唐,走进了那个一代能臣名将的功业之路
这才是一本真正的历史小说
第一名:《明朝那些事儿》 作者:当年明月 豆瓣评分:9.1分 豆瓣网友精彩点评: 算是明朝历史最好的通俗读本,幽默写史风格独树一帜,影响深远,作者观点颇有独到之处,且有深度
只是在我看来,作者观点有时过于主观,不中立,对明朝的皇帝明显有偏袒
在描述郑和下西洋时粪青感十足
再者,可能是作者身为公务员的关系,行文风格“老左”痕迹明显,动辄“同志“如何如何, 书中的知识点其实也并不完全精确,也有错漏的地方,比如书中说画家齐白石曾经说过”愿为青藤之下一走狗“,实际上这句话是郑板桥说的
本书结局处写的并不认真,草草收场,没有讲述南明部分,却发起对历史对人生的感慨来了,崇祯皇帝死了就完结了?难道明朝是崇祯一个人的?令读者对历史的后续发展两眼一摸黑,急得抓狂,不得已只好自行寻找《清朝那些事儿》之类的作品狗尾续貂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重大的遗憾 总之,是本好书,力荐但”尽信书不如无书“,把这部作品捧上天,捧成神,也是不对的
————————————————— 【提示】 发送 ls001 至 ls045 中任何一个,可收到人文历史收集的往期最频点击,例如 ls008 、 ls015 、 ls020 、 ls033 ……( ls 即是汉字历史的首字母,一次发一个,不要贪心哦) 发送“多情才子”收到四篇文章: 《沈从文精神出轨,林徽因劝斩断婚外情》《茅盾鲜为人知的婚外情》《林洙:晚年梁思成“千百次亲你”的女子》《痴情又风流的金岳霖》
发送“文人随笔”收到四篇文章: 《民国影星周旋答记者问》《贾樟柯:我的边城我的国》《梁晓声:不堪回首大学岁月》《梁晓声:送茶》
分别发送 “习近平”“毛泽东”“邓小平”“宋美龄”“蒋介石”“周恩来”“刘少奇” 收到 【人物】 专题系列文章
————————————————— 人文历史为您集纳了最新鲜、最有价值、最细节、最具人情味的历史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