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2017毕业论文下载

1  要素替代与技术进步对劳动份额变动影响
      1.1  要素替代
      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国内学者也将要素替代弹性视为解释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原因之一


罗远长等(2009)通过实证分析得出要素替代弹性为-0.94,认为资本与劳动之间呈互补关系

白重恩等(2009)、周明海等(2010)的研究也得出了资本与劳动之间的替代弹性小于1的结果,但在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方向上提出了不同解释

其他研究则认为,资本与劳动之间呈替代关系,如白重恩与武康平(2008)

      1.2  科技进步
      国内有学者对科技进步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决定关系进行了较深入研究

黄先海等(2009)认为,劳动收入比重的变化率取决于三个因素:乘数效应大小、资本深化的速度以及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的大小,其研究结果表明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会对劳动收入比重的增长起负向作用

宋冬林等(2010)的研究更进一步,考虑了人力资本的异质性,将劳动划分为技能型与非技能型

王永进和盛丹(2010)则构筑了包含技能劳动、非技能劳动和物质资本的三要素模型,以此解释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影响

2  经济发展对劳动份额变动的影响
      2.1  劳动份额演变的U型规律
      从经济发展的规律性角度研究劳动份额变动为国内学者提供了另一视角

罗远征等(2010)证实了经济发展水平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存在着U型关系

李稻葵等(2009)通过典型样本经济体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发现世界各国劳动收入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运行轨迹

与李、罗等人的研究不同,白重恩等(2010)认为在收入水平不断增加的过程中,经济结构转型导致的资本收入份额变化方向可能取决于各部门资本收入份额的差异

      2.2  产业结构的变化
      部分学者从产业层面考察引起劳动收入占GDP比重变化的原因

白重恩等(2010)发现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对总体收入份额的变动影响重大

罗长远等(2009)借鉴Solow(1958)分解方法,发现劳动收入份额变化是由产业结构变化与产业内劳动收入占比变化共同造成的

肖文等(2010)注意到工业内部33个分行业同时出现了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情况,并认为是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了向下的影响所致

3  劳动力转移对劳动份额变动的影响
     李稻葵等(2010)在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将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的转移解读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

龚刚等(2010)借助具有凯恩斯主义特征的非动态均衡模型讨论我国工资性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持续走低的原因,认为在二元经济结构下,劳动力市场的无限供给不仅使得工资无法对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行反应,同时也使得劳动生产率和物价的变化对工资的影响不够敏感

两者的理论理论背景相同但研究方法并相异

而且前者只考虑了劳动力在一、二产之间的转移,而忽略了对三产的讨论

4  国企改制对劳动份额变动的影响
     国企改制对劳动份额变动造成影响主要作用于劳动力市场与要素市场

前者通过富余职工再就业对劳动力市场形成了正向冲击影响

罗长远(2008)认为改制后的企业支付的劳动力价格接近于“市场出清”的水平,致使中国劳动收入占比在1996年之后出现一路下滑的短期结果

后者通过要素市场扭曲的改善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变动

国有企业的要素投入通常偏离最优水平,白重恩等(2008)、周明海等(2010)的研究证实这一说法

5  全球化对劳动份额变动的影响
      5.1  对外贸易
      白重恩等(2010)通过回归分析验证了贸易开放程度越高,劳动收入份额越高这一结论

与白等人的研究结果不一致,罗长远等(2009)的研究显示出口对劳动收入占比的作用为负效应,这一结果可能与中国出口结构向资本相对密集的产品转移有关

与罗持相同观点学者还有肖文等(2010),其研究进一步说明贸易模式转变是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重要原因

      5.2  外国直接投资
      外国直接投资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多为负效应

罗长远等(2009)认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