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现状 2017毕业论文下载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精细化管理不仅在企业内部管理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在近年来的高校财务管理中一再被提及,高校财务管理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


其中,高校财务管理精细化的精华部分就是预算管理《礼记·中庸》中记载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其中的“预”就是预先的意思,即指事前作好计划或准备,才能获取战争的胜利

财务管理也是一样要事先作好计划,合理安排即将来临的一个新的会计期间要使用的资金,早安排,早打算,才会临阵不乱,既避免了资金浪费,又避免了资金不足带来的风险,从而达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

本文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来谈谈对预算管理的几点认识和看法

一、 高校预算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虽然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但在现实工作中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中不仅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反而处于一种尴尬境地

(一) 预算编制不及时
  预算指标的下达贵在及时,但目前我国高校大多每年年末才开始编制次年的校内预算,持续到次年3、4月份指标才能下达各个具体部门执行,而此时已有将近三分之一的经济业务发生,那么次年初的前几个月就成为了预算的“真空期”,预算的执行也就成了一种形式,失去了预算事中控制的预警作用

正因为预算的编制下达缺乏时效性,导致预算执行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 预算编制过程不透明
  我国大多高校预算编制过程参与人员少,预算的执行单位(各二级学院、系、部、处)在上报预算时,对学校的整体规划及发展方向缺乏了解,只是从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出发,尽量多争取预算资金

同时对下拔的预算资金缺乏管理意识,盲目使用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

另外,基层员工也不参与预算的编制工作,缺乏对预算工作的了解,造成在预算执行中,何时支付,有无预算资金支持,是否超出预算安排等情况无法事前做到胸中有数

再者,领导对于各预算执行单位上报的下年度支出明细缺乏了解,难以保证在全局的立场上对学校优势项目进行资金倾斜,优化资源配置以利于高校的长远发展

预算编制过程的不透明,预算编制机构与执行单位、基层员工之间缺乏沟通、协调,不仅不利于资金结构的合理配置,而且大大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 预算执行缺乏刚性
  刚性预算就是在财务预算的基础上,按照现时决策目标的要求,为保证目标的顺利实现,采取定项限额,完成目标责任的一种财务管理手段

如果预算执行缺乏刚性,就像一个本来就充足了气的气球,还在不断地往里面充气,不断加压,最终导致气球无法承受过大的压气而爆裂

有些部门领导对预算有哪些项目都不太清楚,常出现错报、漏报的现象;有的部门敷衍了事,仅根据财务部门提供的表格和项目,报一些主观性的财务指标,因此财务部门无法获得自下而上真实的预算数据,造成预算和实际执行相脱节

再加上预算管理意识淡薄,预算执行刚性观念不强,对于漏报造成没有资金支持的业务一旦发生了,往往先斩后奏,事后将追加预算的报告交给校领导,领导也不考虑实际,盲目追加

由于支出的极度膨胀,而现有的资金量无法满足需求,导致了学校的资金紧张,而令学校经济陷入困境的例子不在少数

(四) 奖惩机制被忽视
  很多高校一个会计年度结束,却没有一个真正的预算结果,哪个单位执行得好,哪个单位执行得差,没有一个合理的评价,不利于各单位参与预算的积极性,节不节约一个样,再加上预算执行上又缺乏刚性,钱没了就伸手要,造成预算扩张的一个主要因素

其次大多高校财务管理观念陈旧,还是一贯的“重核算、轻管理”、“重决算、轻预算”、“重预算编制,轻预算执行、监督和控制”的作法

因为对预算管理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让预算流于形式,预算的执行结果更不会引起领导的关注和重视,更不会有一个客观、公平、公正的奖惩机制为结束的这个会计年度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二、 完善我国高校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积极部署预算工作,及时下达预算指标
  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选择合适的会计期间和预算方法提前积极部署是预算管理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

会计期间可以是自然年度,也可以是学年度(本年的9月份至次年的8月份)

因为学校是一个特殊的会计主体,它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学期安排来开展的,经济活动也不例外,因此,使用学年度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无论使用哪种会计期间,都必须提前积极部署,以求能够及时地下达预算指标

如果是选用自然年度作为一个预算期间,那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