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27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档案工作深深植根于人类社会生活,并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越来越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档案信息化及其建设内涵
档案信息化是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现代管理学为理念,以服务于全社会为宗旨而开展的一项涉及多学科知识交叉应用的新型工作模式,其核心和目标是发展档案业务,提高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挖掘档案的社会价值,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造福于后代
二、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档案信息化一般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标准规范建设、应用系统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
目前,许多部门在建设档案信息化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发展先进通信设备和购置高档计算机系统,忽视档案信息资源标准规范化建设,结果是有路无车,投入巨额资金建成的档案信息系统无法转化为经济和科学发展的催化剂
2.档案管理人员知识结构“老化”,重视程度不够
老的档案管理人员对纸质档案的管理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已熟门 熟路,但不懂电子文件形成、信息的存储、传输、检索、利用等技术;而年轻的档案管理人员仅仅懂得电子计算机技术或数据通信技术,对档案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原则和管理环节却懂得不多,这已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共同问题
3.软件系统及应用薄弱,工作基础较差
许多档案馆虽然购置了硬件设备,但其软件应用水平和利用效率不高,大多以单机和简单的网上操作为主,局限于实现简单的查询和利用,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4.数据保护存在风险
目前,我国数据安全的保障主要依靠技术上的不断升级,设置复杂的密码和防火墙,但是单纯从技术角度只能被动地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而不能长远、全面地规范、保障数据安全
三、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一)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
档案信息化建设最关键的是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
随着大量高新技术在档案部门的广泛应用,必须建立一支分工合理、结构科学、素质过硬、保障有力的档案管理队伍
1.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既要掌握档案学基础理论和档案管理知识,还要掌握一些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知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操作技能
具体而言,档案工作人员应该做到
其一,能熟练运用信息工具作为档案管理人员,要注重自我完善,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和运用技能
其二,能捕捉档案信息
当今信息时代,社会将更多地从信息服务的功能上去要求和评价档案部门
其三,能鉴定有效的档案信息
作为档案管理人员,要把有价值的档案信息有效地传递给档案利用者,这是利用者评价档案部门信息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
④能加工、提炼档案信息
信息社会,档案利用者更需要“精要”信息,提供“原件”已远远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提高对档案信息的加工、提炼能力
2.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
其一,坚定的政治信念
档案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机密性很强的工作.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各项法律、方针、政策,严守机密,树立政治意识和政治信念
其二,热情的工作态度
档案工作具有服务性强的特点,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爱业、敬业、奉献的精神和不为名、不为利的价值观.在服务态度上,力争做到主动热情、耐心周到
力争把档案的潜在价值转化成有用性、可用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其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档案工作不仅是一项政治性、服务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细致、烦琐的工作,这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具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二)档案信息标准规范化建设
实行档案馆室规范化管理可以增强档案工作者和领导干部档案法律意识;也极大地提高了档案工作的科技含量
1.档案信息著录
档案著录包括著录原则、方法、项目、格式、文字、来源、详简级次、主要规则和标识符号等
目前,我国已有《档案著录规则》《电子文件著录规则》等一些标准,这是我国档案信息化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文件,我们的著录标引工作应以此为标准
2.档案信息存储
目录档案信息多以硬盘为存储方式,随着数量的增加,为了安全起见,就要考虑卸载方式保存档案的信息,要研究统一的存储载体,如果以光盘为主,那么就要对光盘作为档案信息的保存载体进行研究,并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