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化商品贸易研究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各类商品市场的快速延伸与发展,大部分商品都已经进入了固定的循环经济模式,尤其是生活必需消费品以及能源类消费品
另一方面,随着世界贸易的迅速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活动也在不断增加,而文化商品贸易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在二战之后的经济高速发展之后,美国遭遇了经济大萧条之后,市场上民众的精神需求大幅度的增加使资本家认识到,经济效益不仅仅可以从工农产品上得到巨大的利益,文化价值同样可以创造高价值的效益,如果把“文化”实现产业化,实现文化艺术的产品化,文化单位和传媒机构的企业化,文化艺术领域和多媒体现代娱乐集团的资源融合化,可以使规模化的文化商品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而通过近百年的发展,美国文化产业已经成长为了国民经济中地位仅次于军事工业的支柱性产业,每年的产品出口超过了航天工业相关产品的出口,成为第一大出口创汇产业
而我们知道的,每年的美国文化产品出口不仅仅为美国传媒资本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给美国政府带来了相应宣传的“硬实力”表现
“文化”的定义非常困难,因为其涵盖了很多虚拟的社会价值,比如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我们很难用一个框架来约束文化的定义以及其价值
而在世界范围内,我们更难去划分文化的界限,比如亚洲地区,日本,韩国很多文化都起源于中国,具有许多相似性
在西欧和北美地区,也有很多文化价值观都是通用的因此,在本论文中,我们用“文化产业”的概念来定义文化的价值
文化产业最早产生于20世纪,是在霍克海默所著作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中提到,后来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用“创意产业”来加强了文化与政府间的相互依赖扶植关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对其定义为: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而这个产业所诞生的所有产品都是文化产品
介于文化的特性,关于文化商品的研究相对比较少,而研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贸易往来的很多
随着各个国家之间信息与基础商品的贸易增加,很多国家民众的思想认知都被外国文化所影响甚至改变
特别是很多发展中国家中,海外文化商品都占有一定的比例,甚至超过了本国文化商品的比重
中国就是典型的例子,这和中国近年来接受了许多海外投资带来的经济协作有很大的关联性
文化产品的崛起发展是在二战之后,和人民的生活消费水平是有紧密联系的,一般我们判断说一个地区的恩格尔系数越低,人文发展指数越高的地区,其文化商品消费力会比较强
按照传统的消费观念来说,人类的发展消费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人们的消费都集中于食物和衣物的消费,所以这个阶段工农业的发展迅速,和第一次第二次产业革命的时间相吻合;第二阶段,人民的消费模式就转向了自我满足与表现,就会大量的购买生活消费品,比如餐具,厨具,书桌等等相对生活必需品,所以会带来科技技术与相对稀缺生产要素的大量移动与发展;而发展到现在,很多人们的生活需求模式已经转变到了第三阶段,生活娱乐与文化精神层次的消费过程
据统计,现在在欧洲国家,精神娱乐消费的支出,包括视听娱乐,电脑设备,CD,DVD等音乐设备,运动设施,玩具,新闻报纸读物,看电影,买彩票等等行为已经占到家庭支出5%的比例,由此可证明,文化商品的贸易带动了各地文化商品的消费增长
据联合国贸易发展协会统计,世界文化产品的总产值在2007年已经达到了13万亿美元,并且每年保持7%的速度增长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也在调查报告中得出结论,组织成员每年的文化创意产业增长率都在5%至20%之间
世界银行也预计在未来10年中,文化产品的生产值会占据到世界生产总值的10%左右
而当今的先进科技技术与数字技术也更加加速了文化产品的传播与发展,文化产品所贸易的并不仅仅是商业利润的价值,也附加着一个国家的形象价值
综上所述,文化产业及其相关产品一直在世界贸易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在今年召开的十六届七中全会中,胡锦涛主席强调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关于文化产业价值创新的研究,在西欧国家,北美国家一直是作为战略课题进行研究,包括最近日本和韩国也强调“文化兴国”的概念,大力推动文化事业的创新与改革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