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积极探索 2017毕业论文下载

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概述与现状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第252、411号令)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根本出发点,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依据单位发展需求,对岗位类别、结构比例、等级、职责、权利、任职条件、工作标准等方面进行合理设置,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以规范管理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改善的问题,呈现出岗位设置工作质量不高、岗位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因人设岗现象偶有发生、岗位管理力度不足等现状

所以,加快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提高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水平突显其必要性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不仅是完善单位用人机制的基础,是改革单位收入分配制度的迫切需要,更是推动单位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过渡的重要手段

总之,积极探索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措施,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对于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提高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   首先,改革事业单位分配制度

在充分考虑事业单位岗位、能力以及业绩等因素的前提下,综合运用绩定酬、岗定酬、才定酬的方式,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和绩效考订办法并加以落实,将工作薪酬与社会公益目标相结合、与绩效考核相结合,不仅能够激发单位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能够体现事业单位为社会公共服务的本质

其次,完善事业单位人才评价制度

在职工职称评审方面,应当合理设置评审条件和资格,打破资历和学历限制,将竞聘人员综合能力和素质作为评审的重要内容;在评审程序方面,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审氛围,规范评审操作流程,杜绝以权谋私、暗箱操作等现象发生

第三,落实事业单位岗位聘任机制

就管理岗位而言,应当改革传统的委任制,积极推行以竞争择优、选举聘任为主的聘任方式,并严格执行任期制;就专业技术岗位而言,通过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实施竞争上岗、在结构比例限额内根据工作业绩和能力进行动态聘用的措施;就工勤岗位而言,转变传统工勤岗位终身制的现状,实施评聘分开

最后,创新岗位考核制度

事业单位应当将日常考核、年度考核与聘期考核结合起来,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标准,并在落实绩效工资的基础上,建立积极的岗位激励机制,以鼓励人才进行工作创新,作出更大贡献

  (二)建立岗位设置管理机构   为了提高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成效,应当建立以单位领导任组长的岗位设置管理机构,配备专门的人员,主要负责管理岗位设置的日常工作

事业单位各部门负责人不仅是岗位设置管理机构中的主要成员,而且还是本部门岗位管理工作的负责人,以确保岗位设置管理措施得以政令畅通、有效实施

岗位设置管理机构应当对各阶段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作出详细部署,各个部门应当严格按照部署认真贯彻执行

若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和困难,应当及时研究解决办法

  (三)因事设岗,明确岗位职责     事业单位应当从自身岗位需求出发,对岗位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明确岗位设置目的、任职条件、职责范围、工作标准等

首先,事业单位要对岗位任务、性质、任职条件以及工作环境等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岗位说明书,细化工作职责,明确具体要求;其次,遵循权责对等的原则,明确各类岗位的责任和权利,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考核机制,将其作为后期考核的主要依据;再次,转变因人设岗的传统做法,坚持因事设岗

如,工勤技能岗位应当从提高本单位服务水平以及岗位操作技能的角度出发明确其职责,专业技术岗位应当从满足技术工作要求和单位业务发展的角度出发明确其职责,管理岗位应当从提高单位管理水平和运作效能的角度出发明确其职责

  (四)优化岗位设置     事业单位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优化岗位设置,强化岗位管理,提高岗位工作效率:其一,数量最小化原则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应当充分考虑经济因素,通过集中工作量,设置合理的岗位,使岗位数量满足工作需求即可,从而达到提高岗位工作效率的目的;其二,坚持限额原则

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确定的编制数量和结构比例设置岗位;其三,最优结构原则

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特点以及业务发展需要,合理确定各部门所需岗位,使岗位充分发挥其职能;其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