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缘起 临港物流园区奉贤分区位于上海东南部奉贤与浦东新区交界处
在2008年批准的奉贤分区总体规划规划中的发展定位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洋山深水港为龙头,以临港新城为依托,综合仓储物流、现代装备制造业、港口以及配套服务等功能的现代化综合性产业园区
2009年园区启动建设以来,三一重工、徐工等大型工程机械企业的入驻为园区原来以物流为主的产业发展趋势带来了明显的转变,奉贤分区作为临港产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重新思考其功能定位
环境与趋势分析 临港产业区发展趋势 1、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后续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重装备产业成长迅速,入园企业产出效益明显,通过引入一批装备制造业核心技术领域的龙头企业
目前,重装备产业区不仅已形成了格局清晰的五大产业布局,而且土地产出率在全市同类型产业区中明显领先
目前,重装备产业区的发展主要依托政策的支持和岸线资源共同催生,但产业向内陆延伸发展动力不足,且岸线资源所剩空间有限,国际企业战略转移趋势没有形成,两港区位优势并未体现
2、城镇建设取得一定成绩,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但距产城融合的目标尚远,相关开发机制亟待完善
按照开发初期市委市政府的战略决策,在总体规划中临港新城就已是一个产城融合的城区,体现了产业发展带动邻近城镇发展的目标
由此可见,与当前我国工业园区发展过程中经历的的三个历史阶段(即开发园——综合经济区——城区)相比,总体规划是超前预判的
通过近几年的开发建设,主城区以及产业区内四个城镇社区的发展取得一定成绩,各层次规划全部编制完成,建成了一批高质量的城市级公共设施以及动迁安置基地,不仅为临港现阶段的发展提供了切实保障,也为“十二五”发展预留了一定配套服务余量
但同时也应看到,目前主城区和城镇社区的发展明显滞后于产业区,城市功能与产业功能没有同步协调发展,距产城融合的目标尚远
3、交通基础建设速度加快,但时间地理区位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临港地处上海大陆地区的尽端
目前,临港两港大道已经建成,轨道交通21号线已经提上建设日程
总体规划要求临港到市中心的客运出行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
但按目前的工程设计,21号线即便一站不停,从临港到龙阳路仍要五十分钟
如果正常运营,到市中心的话,需要一个半小时以上,与中心城到南京相当,是中心城到苏州的3倍,是到昆山的6倍
此外,临港虽地处沿海大通道之上,却没有与任何一条城际铁路有交集,未来如何有效融入区域发展体系,也是一个挑战
因此,临港的客运交通条件将是决定其未来产业发展能级的关键要素之一
周边洋山保税港及物流园区发展趋势 临港奉贤分区建设的初衷在于推进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充分发挥洋山深水港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作为临港物流园区的扩区兼顾部分港口及工业用地的拓展
因此,奉贤园区的发展定位离不开周边物流园区的发展分析: 临港物流园区规划面积21.4平方公里,由仓储转运物流园区、国际物流园区和洋山保税港区三部分组成
作为上海市最大的物流园区以及洋山保税港区“区港联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4年建设至今,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物流园区已经初具规模,国际航运巨头马士基物流、中远集团、中海集团,国际知名物流服务供应商DHL、UPS等龙头企业纷纷落户临港物流园区
根据已批准的《临港新城总体规划》, 物流园区作为临港新城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城发展的产业依托之一;作为洋山保税港区“区港联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主体港区——洋山深水港的延续和发展,是洋山港的配套服务辅助区
大型物流企业入驻,开发成熟度较高,物流产业链的集聚效益初现 至2008年5月,除保税港区外,两个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成熟度(含待建项目)在6年的发展中达到了70%,且固定资产投入与产出的强度远远高于产业用地指南中的全市平均控制值
内河运输和海铁联运限制了其运能发挥 临港物流园区作为上海市最大的物流园区以及洋山保税港区“区港联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坐拥洋山港岛屿式港口,是扭转上海港目前航道水深不足、集装箱码头吞吐能力低的关键
物流园区紧邻洋山保税港和大小洋山港,具备杭州湾北岸岸线资源及铁路、公路等多种集疏运方式
但目前物流园区的运输以公路为主铁路、内河功能发挥不足
首先是已建成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运输功能需要外部铁路完善;待建的内河港区实际运能的发挥也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