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是在土地上进行的,土地自然就是人类离不开的物质基础,而且土地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
生态价值问题的提出和进一步研究,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和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而更加的显得具有时代的必然性,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所致,本文针对土地开发利用中的生态价值问题作出详细论述
一、我国土地开发利用中的生态问题 我国土地资源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生态问题有待解决,笔者综合分析后,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生态环境问题: ①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导致土地生态环境恶化的范围正在逐渐不断的扩大,而且危害的程度也在逐渐的加深,其具体的表现有土地受到侵蚀的面积非常大,而且所分布的范围也十分的广泛并且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②面对土地建设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进行用地控制,导致土地结构失衡,有着严重浪费的现象;③在土地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耕地急剧减少,主要是两方面原因,其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灾害损毁;其二非农业建设造成耕地永久性流失;④土地污染和破坏较为严重,土地污染主要源头来自四个方面分别是工业、生活、农业、交通
二、忽略土地生态价值的主要原因 (一)经济结构驱动方面 土地利用变化是人类活动作用于环境与资源的一种最为显著的表现形式,人类面临的许多生态环境问题其深层次原因都与土地资源利用有关
土地荒漠化导致土地生产能力大大降低,甚至完全丧失生物生产力,因此,不同区域层次的土地利用方式是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而土地利用方式和结构的变化则是受社会经济结构变化驱动的
在社会经济结构中,受社会经济结构驱动的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必然反映在生态环境状况上,所以导致土地生态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原因
(二)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任何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都与其所有权和使用权有关,土地资源也不例外
因此,在开发利用土地过程中,依靠法律来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调整和规范各方在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中的社会关系是必不可少的
我国实行的是土地国家和集体所有的二元所有制结构,在现实生产生活中,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状况,必然导致所有者与使用者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给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地,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给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带来一定困难
因此,必须借助政策措施和法律强制,规范利益各方在土地开发利用与保护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把土地开发利用及保护纳人法制化轨道,树立全社会关心爱护土地资源,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风尚
(三)人们思想观念滞后 生态危机不仅仅是技术性的生态危机,它更是当代社会的一种文化危机,科学本身不能彻底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生态价值的发挥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特定时期人们持有的价值观和目标,它归根结底与人的行为和意图有关,由人类所处的社会历史文化决定
生态问题的最终解决要靠人类价值观的转变只有转变了人们的观念,才能从根本上发挥自然的生态价值
三、实现土地资源生态价值的对策 (一)建立土地生态产权制度 生态资产应该进人类经济活动的内部过程当中,能够更好的实现它的资产价值
针对生态价值产权不清楚的情况下,生态资源中的社会再生产和一般商品的生产过程是割裂的,生态价值没有通过一般商品的价值实现而得到足够量的实现,那么所产生的结果导致了少数部分人对于生态资源开发的获益是建立在多数人环境损失的基础上面
这样的损失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资源枯竭和华宁的污染以及对于生态的破坏
国家对生态资产行使公共管理职能,就必须建立一整套包括生态产权界定、配套、流转、保护的现代产权制度网
政府采用生态定价、生态税收等手段,加强市场对生态资源的调控,使得外部成本内部化,约束和规范生产者把资源利用、废弃物排放纳人生产成本统筹核算,同时鼓励消费者适度消费,也可激励更多的企业从事废物再生利用,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的目的
(二)建立土地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生态价值的资产化
使土地这一环境资源真正成为一种生态资产,实现生态保护外部性的内部化,使生态保护投资者得到相应的回报
生态补偿制就是实现生态资源生态价值有偿制度的财政手段之一,是生态受益者在合法利用生态资源的过程中,对生态资源所有人或为生态保护付出代价者支付的相应费用
在实践中,关于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