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美国次贷危机和欧盟主权债务危机接踵而至及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国务院国资委于2010年正式引入经济增加值(EVA)这一衡量企业创造价值能力的指标作为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核心指标
由此可见,中央高度重视EVA对与股东对被投资企业考核的重大意义
而EVA(Economic Value Added)是上世纪80年代美国斯滕斯特管理咨询公司创立的,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EVA指标作为绩效评价
本文认为转换企业管理思维模式,以企业价值最大化取代利润最大化,全面引入EVA体系对我国企业发展会产生积极地作用
二、EVA的计算方法
1、EVA是从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中扣除包括股本和债务的所有资本成本后的利润余额,用公式表示为:
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总额*资本成本率
税后净营业利润等于税后净利润加上利息支出及其他会计调整项,该指标不涉及资本结构的情况下,公司经营所获得的税后利润,放映了公司资产的盈利能力
税后净营业利润还需要对部分会计报表项目的处理方法进行调整,以纠正会计报表信息对真实业绩的扭曲
调整项主要包括研发投入、利息支出、非经常性损益等项目,对上述调整项进行所得税调整后与净利润合计形成税后净营业利润
2、通过对EVA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围绕经营利润和资本两个基本点建立起指标体系的,我们可以通过杜邦分析方法对其进行进一步剖析:
经营利润部分是由营业利润和财务费用、研发投入等会计调整决定的,而这其中企业的销售规模、产品结构、毛利率水平、成本费用率及其他各主要经营类指标均决定着经营利润的高低
而资本成本部分则是由资本总额和资本成本率决定的,这其中权益性资产、带息负债、无息负债的规模直及在建工程的投入情况直接影响着资本成本的水平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EVA是贯穿企业生产经营、资本结构各个环节的指标理论体系,通过对EVA这样的分解有利于我们更深层次理解EVA的内涵
三、EVA对企业经营管理产生的积极作用
1、EVA让企业重新认识利润
EVA成功导入经济利润的概念使企业转变了以往对利润的理解,经济利润不同于会计利润,会计利润无法全面反映企业为股东创造的价值,原因是其没有扣除股东资本和债务资本成本
而EVA在扣除资本成本的同时,通过对税后净营业利润的调整,达到了充分体现企业经营积累的目的
这样就将股东权益的机会成本也考虑到利润中去,这就充分体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由于我国企业长期奉行会计利润导向的绩效考评体系,导致企业经营者对股东投入资本成本没有足够的关注
而股东对企业的盈利水平仅以会计利润的高低进行衡量,也没有关注资本投入带来的机会成本与企业实际投资回报率进行比较
2、EVA让企业充分意识到资本的时间价值
从EVA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特点, 影响EVA的因素中除资本成本率外其他指标均是由企业财务数据计算出来的,也可以说股东通过核定资本成本率来充分表达自己对投入资本的时间价值的接受能力,如果投资收益率低于资本成本率,那么投入资本的时间价值就没有得到充分补偿
股东将EVA作为对经营者业绩考核、经营管理的核心,将使经营者和股东的利益一致,经营者所有者二者关系进一步合理协调
使经营者增强了资本以及资本成本的概念,因为经营者若想要更多地分配剩余收益,必须要同时完成分给股东的那部分剩余收益,也就是经营者要采纳高于企业资本成本的经营决策,并使用不同的风险调整资本成本,已到达剩余收益最大化的目的
这样的运行机制是健康的、合理的,这种关系的理顺,是通常的治理结构调整做不到的
四、对企业应用EVA评价指标的几点思考
1、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应建立起适合自身特点和需求的EVA体系
我们首先要摒弃以往照搬照抄国外理论工具的错误作法,早期我国引入EVA体系的部分企业在运行一段时间后暴露出EVA体系与企业文化、体制及经营环境产生矛盾,这就表明无论是多么先进的管理工具和理念都是在其自身的土壤中培育出来的,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就不一定会发挥其原有的作用
因此我们要对EVA体系进行深入的剖析,并在其框架体系内根据我们的特点和管理需求容入我们的管控指标和关注点
例如将非经常性损益事项对税后净营业利润产生的影响予以扣除,对专项储备、在建工程等项目作为资本的调整项目等
2、将EVA融入到预算管理体系当中,使之不局限于绩效评价体系运用,在企业整个经营价值链中进行推广,实现其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