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农村道路硬化过程中的功绩不可磨灭,我省绝大部分地区在村村通工程中普遍采用的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形式,这种路面形式以其自身的诸多优点使其广泛应用在农村道路建设中,然而由于设计、施工等种种原因造成这种路面结构出现许多病害,需要我们进行分析探讨
新建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一些断板和连续断板现象,笔者觉得很有特殊性和典型性
故对断板产生的原因就当时的施工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以后工作应注意的问题,以防止类似的现象的再次发生
2、病害发生过程 2.1.施工时间及气候条件 地点:青海省平安县平安镇***路 施工时间为2011年6月15日上午9:10-12:30; 气候条件:晴,最高气温32℃ 2.2.病害的产生 上午从9.10点开始,至中午12.30点,该段在施工水泥混凝土硬化路面
在已处于高温及烈日暴晒的情况下,为防止太阳直接曝晒于板块表面
施工人员在用遮雨棚挡住一部分混凝土板外,同时用一部分黑色编织布及塑料布进行遮盖,在中午阳光的直射下,塑料布下混凝土在气温及水化热的双重作用下,温度上升很快
施工人员在发现温度过高时,又在13:30左右时将混凝土表面的塑料布及编织布揭去
当天下午就发现了数块混凝土板出现纵横向裂缝
同时,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尽快根据混凝板的实际情况提前进行切缝,因此在6月24日上午例行检查时,发现出现连续断板,共计断板9块,大多数为横向断板,并贯通整块面板
3、原因分析 3.1.夏季施工没有采取必要措施避开高温阶段 根据GBJ97-87《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第4.8.4条(四)规定:气温过高时应避开中午施工,可在夜间进行
并在第4.8.3条规定,“当混凝土拌合物温度在30-35℃时,混凝土板的施工应按夏季施工规定进行
”查当天施工最高温度35℃度,晴天,日照充足,中午11:30-14:30时是气温进入最高温度阶段的时间,此时还在施工,温度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3.2.干缩裂缝 在水泥混凝土中,水在水泥石中是以化学结合水,层间水物理吸附水以及毛细水等状态存在着,当这些水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失去时,水泥混凝土本体就会受缩,这些就是干缩
但是这是自由收缩,还不会导致裂缝的发生,惟有收缩受到限制而发生收缩应力时,才容易产生干燥收缩裂缝,水泥浆干缩的内部限制主要是混凝土中骨料对水泥浆的限制
在普通水泥混凝土中,水泥浆的收缩率被限制了90%,所以混凝土内部经常存在着引起干缩裂缝的应力状态
干缩裂缝一般为表面或不规则断板混凝土面板在浇筑完成后
经过表面修整抹面后应尽快采取措施避免日光曝晒新浇筑的混凝土,使其表面减少蒸发量,防止混凝土面板表面迅速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
本段混凝土在中午浇筑后,为防止阳光暴晒,虽然一部分采用遮阴棚,一部分采用了黑色塑料编织布覆盖,但在高温时揭走覆盖物而产生的表面迅速失水,就造成了水泥混凝土的表面蒸发的不均匀
水泥混凝土表面的迅速失水以及失水的速率不同,是该段产生干缩裂缝的一个重要因素
3.3.冷缩裂缝 在夏季施工时怎会产生冷缩裂缝呢?实际在特定的条件下,人为造成大温差,使表面迅速收缩,产生拉应力造成断板
和一般材料一样,水泥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性能,混凝土板块的热胀冷缩都是在相邻部分或整体性限制条件下发生的,故热胀属于变形压缩,而冷缩则属于拉伸变形很容易开裂
水泥的水化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释放大量热能,致使温度上升,在通常温度范围内,混凝土温度上升1℃,每m膨胀0.01mm
这种温度变形对大面积板块极为不利
有资料表明,水泥水化过程中的放热速度是变化的,初始较慢,25min后增温,大约在终凝后12h的水化热温度可达80-90℃
使内部混凝土产生显著的体积膨胀,而板面温度随着晚上气温降低,湿水养护而冷却收缩,致使混凝土路面内部膨胀,外部收缩,产生很大的拉应力
当外部混凝土的受拉应力一旦超过混凝土当时的极限抗拉程度时,板块就产生裂缝后横向断裂
此外,从最高温度降温,由于受到已有基层或已硬化混凝土的约束力,在温度下降时,就不能自由收缩,就要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大多是贯通路面的
3.4.切缝不及时 由于高温季节施工,又是在覆盖升温的情况下,应加强观察提前进行切缝,使混凝土内部的拉应力释放在切缝端
该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没有采用真空吸水工艺,再加上夏季施工外加剂中掺有缓凝剂
正常是在下午开始施工,当板面成活后,在当时温度条件下一般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