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大学生的感恩教育研究 2017毕业论文下载

自古以来,我国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感恩教育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古训,感恩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必修内容至关重要


就当代大学生而言,只有懂得了感恩和报恩,才能够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感恩教育是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基本内涵
感恩教育是导师通过采用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教育内容和案例分析,对学生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是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也是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以人性唤起人性的生命教育

大学生感恩教育是高校针对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遵循大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发展特点;所采取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感恩教育的形式对大学生实施的人文素质教育


1.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的感恩教育是良好的美德教育

感恩教育促进人性向善,胸襟开阔,唤起人性美德,挖掘人性原动力

感恩教育始终遵循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规律,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实行对感恩的道德要求的认同,并把这种道德认知上升成为道德情感、道德意志

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进而养成高尚的道德习惯与道德品质

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目的就是唤醒他们对他人的爱心,学会重视、尊重和感激别人对自己的付出

大学生感恩教育是当下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道德意识能力”的重要途径


2.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的感恩教育是良好的情感教育

感恩教育是亲情、友情、爱情的情感教育基础;是当下大学生情感教育的必修课程

人际关系和社交技能是情感教育的核心,感恩是道德情感的前提和基础

拥有感恩的情感即是拥有爱,只有懂得爱的人才会懂得珍惜,才能够懂得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感恩教育是情感教育中最基本的以情动人的教育

感恩意识不是每个人与生俱来就具备的,它需要通过情感培养慢慢形成,通过日积月累把感恩意识注入到每位社会成员的心田之中

当下大学生感恩教育主要包涵一下三个阶段:(一)认知阶段

受教育的学生能切身体会所获得的恩惠,内心里给予肯定,即是懂得他人的付出让自己得到帮助

(二)情感上升阶段

在认知的基础上,受教育的学生能够出现愉悦和温暖的情感,进一步化为自觉的感恩意识和回报恩情的强烈愿望

(三)施恩奉献阶段

将感恩意识和回报冲动变成施恩的行为;具有了乐于奉献的高尚品德

二.当前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意义
通过开展感恩教育,努力让学生们能够从他人的立场出发,站在他人的角度;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积极体验他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最终培养出的学生才能真正感人所感,知他人情,方能体谅他人,原谅他人,同情他人,帮助他人,爱护他人,从而提高学生们的道德责任感

只有这样,我们的道德教育就不会仅仅依靠纪律制度来强迫维持,而是由学生的心里散发出,使学生们的行为规范上升到心灵的自觉要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1.感恩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当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政治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大多数大学生都很务实,怎么找到好工作、怎么赚到大钱就成了大学生们的直接目标

如何奉献社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对当下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们来说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加强高校感恩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形成“学会感恩”的良好氛围,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努力实现“中国梦”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大学生们进行传统的感恩思想教育来引导和提升他们的感恩意识,有助于大学生们形成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让他们自发自觉地接受和找寻生活中的美好,以感恩的心态回报社会和他人对自己的关怀呵护

对家庭、社会和他人常怀感恩心、常存感恩情、常表感恩意,才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2.感恩教育不断促进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成长,改善人际关系

感恩教育促使大学生提高自身的修养我和进行自我教育

它是一种健康的心态、积极的状态;能让人学会关心、体谅他人,善待他人的误解,以一颗平常心从容面对人生旅途中的酸甜苦辣与悲欢离合,从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感恩是一种美德,播下感恩的种子,收获心灵的慰藉和幸福

与此同时,感恩教育让大学生们常怀感恩之心,会使人心胸恬淡、胸怀广博,逐渐学会体谅别人,去学习他人的长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