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言命题对当关系推理是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判断推理板块逻辑判断试题常考知识点
直言命题对当关系推理试题的出题方式灵活多样,但是推理的依据、规则和形式可以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而掌握
解答直言命题对当关系推理试题需要考生理解直言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一、引言
直言命题对当关系推理是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判断推理板块逻辑判断试题常考知识点
直言命题“是断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1]
直言命题按其量项和联项的不同可以分为全称肯定命题、全称否定命题、特称肯定命题、特称否定命题、单称肯定命题、单称否定命题
全称肯定命题形如“所有的S都是P”,简称A命题;全称否定命题形如“所有的S都不是P”,简称E命题;特称肯定命题形如“有的S是P”,简称I命题;特称否定命题形如“有的S不是P”,简称O命题;单称肯定命题形如“某个S是P”;单称否定命题形如“某个S不是P”
“直言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是指有相同素材(即主项和谓项)的直言命题间的真假关系”[2]直言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推理是根据有相同素材的直言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进行推演的推理,因此,解答直言命题对当关系推理试题需要考生正确理解直言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
此外,解答直言命题对当关系推理试题还需要考生熟练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
二、直言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及其推理
直言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主要有四种
一是A命题与E命题之间、单称肯定命题与E命题之间、A命题与单称否定命题之间的反对关系;二是I命题与O命题之间、单称肯定命题与O命题之间、I命题与单称否定命题之间的下反对关系;三是A命题与O命题之间、E命题与I命题之间、单称肯定命题与单称否定命题之间的矛盾关系;四是A命题与I命题之间、E命题与O命题之间、A 命题与单称肯定命题之间、E命题与单称否定命题之间、单称肯定命题与I命题之间、单称否定命题与O命题之间的差等关系
三、公务员考试中直言命题对当关系推理试题解题方法与技巧分析
(一)直言命题转化方法与技巧分析
有些直言命题并不是按照标准直言命题的逻辑形式来表述的,需要考生把它转化为直言命题的标准形式
常见的命题转化关系有:形如“S不都是P”的语句表达的命题是“有的S不是P”
形如“S不都不是P”的语句表达的命题是“有的S是P”形如“没有S是P”的语句表达的命题是“所有的S都不是P”形如“没有S不是P”的语句表达的命题是“所有的S都是P”
(二)直言命题对当关系推理试题解题方法与技巧分析
1.已知一个命题的真假,要求推知其他命题的真假
这类试题相对简单,直接考查直言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只需要用直言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的知识来解决就可以了
例如:张经理在公司大会结束后宣布:“此次提出的方案得到一致赞同,全体通过
”会后,小陈对此事进行了调查,发现张经理所言并非是事实
如果小陈的发现为真,下面哪项也必然为真?
A.有少数人未发表意见
B.有些人赞同,有些人反对C.至少有人不赞同 D.至少有人赞同方案
[3]
题干中张经理的话可以整理为A命题“所有人都赞同方案”,如果小陈的是真的,则张经理的话是假的
由A命题是假的,根据矛盾关系,推知O命题必然是真的答案是C
2.已知几个命题中只有一个是真的,但不具体指出这个真命题是哪一个,要求推出相关结论
解答这类试题的方法主要有:一是矛盾关系突破法
观察所给命题,如果其中两个命题是矛盾关系,则唯一的真命题必然在这两个命题之中,那么题干所给的其他命题必然是假的,由此推知结论
二是下反对关系突破法
观察所给命题,如果其中两个命题是下反对关系,则唯一的真命题必然在这两个命题之中,题干所给的其他命题必然是假的,由此推知结论
三是差等关系突破法
观察所给命题,如果其中两个命题是差等关系,则差等关系中在前的那个命题必然不是真的,而是假的,由此推知结论
例如:在某次税务检查后,四个工商管理人员有如下结论:
甲:所有个体户都没纳税
乙:服装个体户陈老板没纳税丙:个体户不都没纳税丁:有的个体户没纳税
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断定属实,则以下哪项是真的?
A.甲断定属实,陈老板没有纳税
B.丙断定属实,陈老板纳了税C.丙断定属实,但陈老板没纳税 D.丁断定属实,陈老板未纳税[4]
解答这道试题,可以用矛盾突破法首先把丙的话转化为“有的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