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系统包括建筑物到外部网络或公共电信线路上的连接点与工作区的话音和数据终端之间的所有电缆及相关联的布线部件
综合布线工程,技术性强,作业强度密集
线路种类繁多,对智能控制的要求比较高,需要综合考虑声控、光控、手动控制、自动监控等一系列的工控设备与技术
因此,结合施工经验,研究智能建筑综合布线施工过程的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一、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①设计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并经过施工单位技术部门及监理单位审查批准;施工费用预算;设备、材料、构件和配件的采购与定做;施工工具与设施的准备以及施工队伍的组织编制等
②工程实施前应进行工序交接,确认与建筑及其他各有关专业分部工程的接口正确,现场具备进行智能建筑系统安装施工的条件;施工技术人员向班组做图纸和施工技术交底
③检查工程所需的技术文件是否完备,建立施工现场质保体系,完善技术措施
3.作业条件 ①在建筑工程和室内装修施工的同时或稍后的适当时间安排施工,调查现场,复核设计的缆线敷设路由和设备安装位置应正确
事先预留的暗管、地槽、洞孔的数量、位置、规格尺寸应符合设计中的规定要求
有漏缺、不妥之处应形成书面记录交有关方面确认,施工整改后再进行
②设备间和干线交接间等专用房间作业条件: 1)土建工程必须全部完工,墙壁和地面均平整,室内通风、干燥、整洁,门窗齐全,门锁性能良好,钥匙齐全,以保证房间安全可靠
2)房间内按设计要求预先设置的地槽、暗敷管路和洞孔的位置、数量和尺寸均正确无误,满足安装施工需要
3)对设备间内铺设的活动地板应认真检查其施工质量
活动地板应有防静电措施,并符合有关标准,接地装置均应符合设计规定和相关标准要求
4)设备间和交接间内均应设置可靠的220V、50Hz的施工电源,并有良好的接地装置,以便施工和维修使用
房间的面积大小、环境温湿度条件、防尘和防火措施等都符合工艺设计提出的要求和标准的有关规定
二、施工工艺流程 线槽桥架敷设→水平布线子系统电缆敷设→主干布线子系统电缆敷设→信息插座模块安装→配线架安装→接地→线缆端接→信息插座端接→系统测试
三、安装要点 1.线槽、桥架敷设(包括暗敷管路系统) 线槽均应采取密闭措施加以保护
线槽水平支撑跨距一般为1.0~2.0m,垂直固定点间距一般为1.0m,不宜大于1.5m
直线段线槽在下列部位应设置支承或吊挂固定:线槽本身相互接续的连接处,且水平度偏差不应超过2mm;距离接续设备的0.2m处;线槽的走向改变或转弯处
非直线段线槽的支承点或吊挂点的设置应按以下要求:当曲率半径不大于0.3m时,应在距非直线段与直线段接合处0.3~0.6m的直线段侧设置一个支承点或吊挂点;当曲率半径大于0.3m时,除按上述设置支承点或吊挂点外,还应在非直线段的中部增设一个支承点或吊挂点
2.缆线剥离 剥离PVC缆线时,使用斜口钳在塑料外衣上切开一条缝,将缆线紧握在手中,用尖嘴钳夹紧尼龙扯线的一端,并把它从缆线的一端拉开
3.缆线牵引 用一条拉线将缆线牵引穿过墙壁管路、吊顶或地坪管路
牵引多条25对线缆时,剥除约30cm的缆线套,包括导线上的绝缘层;使用针口钳将线切除,留下12根;将导线分成两个绞线组,将两组绞线交叉穿过拉绳的环,在缆的那边建立一个闭环;将线缆一端的线缠绕在一起以使环封闭;用电工带紧紧地缠绕在线缆周围,覆盖长度约7cm,然后继续再绕上一段
4.缆线连接 缆线的连接分为110连接器系统和信息插座及连接块
综合布线系统中常见的连接结构有互相连接和交叉连接
互相连接比较简单,交叉连接有110A(夹接线)交叉连接和110P(插接线)交叉连接
①110A(夹接线)交叉连接:将交叉连接线插入到110连接块槽中,用冲压工具将交叉连接线对压人连接器,切去无用的导线头(用手指建立松弛环并压住)
②110P(插接线)交叉连接:选择一段合适长度的跳线,将跳线压到终端块配线板的连接块上产生交叉连接
③信息插座的安装:先拧开螺丝夹出端线,用斜口钳剥除外皮,再将导线穿过插座底部的孔,压回到合适的槽中,割断导线末端,放回端接夹;最后重新组装好插座,将分开的底座和盖扣在一起,再将连接螺丝扣上
信息插座安装在活动地板或地面上时,接线盒应严密防水、防尘
5.建筑物内主干布线子系统电缆敷设 建筑群间电缆布线一般有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