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经济波动中的战略应对探讨 2017毕业论文下载

经济波动是经济周期性的外在表现,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

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好坏,既受其内部条件的影响,又受其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影响

一个企业,无力决定它的外部环境,但可以通过内部条件的改善,来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战略规划和调整来适应外部环境并充分利用外部环境,在一定范围内改变自己的小环境,主动迎接挑战,增强自身活力,扩大市场占有率

  面对危机,企业如何加强战略应对呢?笔者认为:
  一是要有均衡、稳健发展的运行机制,努力做到戒“贪”

从机理上来看,经济波动是无法避免的,然而,在每次经济波动之后,往往有很多企业不但能挺过难关,而且还因经济波动对对手的致命影响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很多学者认为追逐超额利润是所有企业梦寐以求的,但如同人性的贪婪的弱点一样,企业同样要做到戒“贪”,这一观点是有着坚实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支持的

企业业务出现超额利润大抵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企业业务垄断,二企业高利润行业短期进入壁垒较高,形成寡头局面,三是是短期供需失衡,形成卖方市场

三种情况都将刺激企业大幅抬高商品价格,使得商品物超所值,当超出消费者心理预期时,消费量将是非线性的骤然下落,造成商品积压

更糟糕的是,由于信息反馈的滞后性,恰恰在此时,由于趋利因素,很多企业将跟进扩大生产和投资,一旦出现买方市场后,企业因为产品出空的困难,面临的困境将在短期内难以恢复

另一方面,如果垄断企业所处行业的经济比重较大的话(包括附属产业),对于国家经济来讲,风险也是巨大的

这种因需求失衡带来的投资冲动,在整个产业链带有很大的惯性,行业的非理性发展吸收了社会大量的资本,毫无疑问,这些资本很大部分将在商品泡沫或是在后期的积货成本中化为乌有,严重影响居民可持续的消费水平和居民消费的均衡性,进而长期影响经济发展

  企业如何理性冷静的对待市场,光靠企业战略层的决策是不够的,建立均衡、稳健发展的运行机制才是根本出路所在

一是要有科学的决策和规划机制

多年来,我们一直重视市场调节,在出口拉动下,市场几乎一直在膨胀,在乐观预期下,企业生产产能也是快速增长,然而,市场容量毕竟是有限的,也许,我们此时不管是转型还是收缩,更需要有科学的规划机制,这一机制依赖于社会信息化和快速准确的反馈和战略调整能力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滞后,企业的生产和投资也会决策滞后,比如行业发展到饱和时反馈的信息往往是对市场需求的冲动型乐观,造成企业决策的误判

二是有风险应对机制

如有完善的公积金制度、汇率风险应对机制,积极引入风险控制管理体系,包括完全订单生产(特殊时期订单的定金比例要高于货款的50%)、在锁定利润的前提下,实施原材料与产品套期保值等措施

  二是围绕主业,重视打造科学、高效益的多元化发展策略,加大刚需产业比重

很多企业家和学者在企业运营碰到困难时往往归结于企业主业发展能力不强,还有很多学者基于价值链和低成本战略的角度考量,比较推崇同心多元化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就像一个人遇到病痛时增强抗病能力,这无疑也是积极的

然而,不管是主业突出还是多元化经营,都将具备自己的优势和弱点,问题是我们如何将优势发挥出来取得市场先机,如何回避弱点,建立机制抵御风险

比如一味发展主业时,当企业碰到产业系统风险时,上下游产业都将受到致命影响

这类企业未必就能躲过寒冬

近些年很多的企业失败案例也似乎佐证了无关或负相关多元化的风险

然而很多无关多元化的企业却在大的经济波动中很好的生存甚至是发展了起来,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如天茂集团的新能源产业和保险业的搭配

在纵向一体化经营策略中,如以民和股份为首的养殖企业这几年在发展传统业务时,已经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利用原料优势,生产有机肥,生物有机肥以及沼气发电.公司在2010年年报中表示已形成”鸡——肥——沼——电——生物质”的循环经济业务链, 生物有机肥收入占到营收比重的2%;今年前6个月,公司有机肥的毛利率达到近一半

  经济大周期和行业景气周期的峰点和谷底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二者的运行曲线由于多种原因绝对不是同步的

特别是当行业需求演变为刚性需求时,受经济波动的影响将相对较小

企业采用多元化战略积极意义正在于多支点的稳健性

但要重视各个方向的资源合理分配和增强内聚力才能使得多支点稳健性发挥出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