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策略探析 2017毕业论文下载

旅游是人们利用余暇在异地获得的一次休闲体验


[1]生态旅游不是普通旅游,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汉中的生态旅游资源,从全国来看,优势并不突出,影响力不大,但与周边的干旱少雨或者天气寒冷的地区相比较,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

一.汉中生态旅游市场的现状
首先,从汉中市政府和开发商操作看,宽泛的生态旅游和普通旅游难以区分

其次,汉中生态旅游市场只是旅游市场的一部分,理论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

最后,从市场份额看,传统的休闲观光旅游仍是主流,严格意义上的生态旅游者仅限于科考,摄影,户外探险等

二.汉中生态旅游市场的SWOT分析
(一)汉中生态旅游市场优势(strength)
地处中国南北分界线上,气候温润;有特品级旅游资源,且体量大,景色优美;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强制保护了林区的生态;西汉和十天高速公路将川陕鄂之间的旅游交通条件大大改观

(二)汉中生态旅游市场劣势(weakness)
对客源有较高要求,可以说是生态旅游者造就了生态旅游市场;生态资源比较脆弱,接待游客能力有限,由于缺乏科学指导,部分生态资源已经遭到破坏;生态景区的道路标识、宣传册子等都没有注重环保教育,生态旅游如果完全是公益性的,利益相关者不能自觉保护环境

(三)汉中生态旅游市场机遇(opportunity)
当下政府把生态保护纳入政绩考核,为生态旅游铺平了道路;陕西大秦岭旅游的整体开发思路,把汉中也纳入进去了;借力国家的南水北调工程,治理污染的水利资源,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提升旅游吸引力

(四)汉中生态旅游市场威胁(threat)
生态旅游开发较早且较为成熟的香格里拉、西双版纳等景区,对其他景区形成遮蔽效应;汉中生态旅游市场的培育开发要保留原滋原味,远离人工雕琢,需要专业人才加入;景点必须配套完善的旅游信息系统,环境监测系统,旅游救援系统等基础设施

三.汉中的生态旅游市场吸引力分析
   旅游吸引力的本质是旅游资源子系统与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之间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2]差异越大,吸引力越大

生态旅游供应市场早期是“三S”地区,但是随着游客环境意识的高涨,旅游热点从“三S”转变成“三N”,即上山下河

(一)汉中生态旅游资源自身的品质
汉中的生态旅游资源按其本体属性分成人文和自然两大块,在627个旅游单体中,拥有全部8个主类,26个亚类,占国标的83.87%

未获级的旅游资源有237个,普通级旅游资源有281个,优良级旅游资源有109个,其中:特品级有3个

[3]到目前为止,汉中有: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1个,国家自然保护区8个,国家水利风景区3个,国家森林公园4个,生态旅游最具核心吸引力的就是自然资源,汉中的自然资源不仅品位高,而且品种多,兼具南北之美

这些资源要么远离市中心空气中饱含负离子,要么碧波荡漾,要么潺潺的溪流、鸟儿婉转歌唱,一年四季景色不同

三月佛坪满山遍野山茱萸花、西乡樱桃沟满眼粉白的樱桃花、四月汉中有壮观的油菜花海,五月鲜红欲滴的樱桃采摘季,八九月桔园黄橙橙的橘子等你来摘,十月、十一月到米仓山看红叶,十二月到二月大雪封山,别有一番肃静之美

(二)生态旅游者对汉中旅游的心理需求
  普洛格(1972)把旅游者分为两类,安乐小康型旅游者和追新猎奇型旅游者

不同人格的旅游者对旅游产品有不同的心理需求

生态旅游者追求的是到大“自然(Nature)”中,去缅怀人类曾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怀旧(Nostolgia)”情结, 使自己在溶入自然的同时进入精神领域的“天堂(Nirvana)”[4],追求的是较深入的了解自然,不是普通的走马观花式旅游

汉中的自然风光完全可以满足长期生活在各种嘈杂、浮躁中的白领

下面是2001年到2011年的11年间,到汉中旅游的中外旅游者人次和收入数据,除了2003年旅游业受“非典”冲击,发展减缓外,每年到汉中旅游的人次和收入逐年递增

表1 汉中2001-2011年旅游人数和收入情况表
年数 旅游者人数 旅游收入
 海外旅游者 国内旅游者 外汇 人民币
 (万人) (万人) (万美元) (亿元)
2001 0.545 460 65.4 5.3
2002 0.59 490 73.8 6.6
2003 0.225 279 29.3 3.9
2004 0.653 526  7.39
2005 0.68 565  8.2
2006 0.758 620 148 12.6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