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来安县旅游形象设计研究 2017毕业论文下载

旅游地形象指人们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印象、信念、观点的综合


旅游地形象形成的因素大致分为政治经济状况、旅游地的自然环境、人文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旅游业发展与旅游设施、心理感受等方面[1]

CIS(City Identity System)理论是进行旅游地形象设计的经典理论,来自于“企业识别系统”[2],包括三个部分,即旅游形象理念识别系统、旅游形象视觉识别系统以及旅游形象行为识别系统

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山水自然资源条件优渥,历史人文底蕴独特,在来安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运用旅游形象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借鉴CIS理论从理念识别、视觉识别、行为识别等几个方面对来安县旅游形象进行全面定位和设计,对来安发展旅游,提升其旅游整体形象,促进该地地市场宣传促销具有重要意义

一.来安县旅游形象现状
    来安县位于安徽省滁州市东部,东与安徽省天长市和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接壤,南隔滁河与南京市浦口区相望,西临滁州市南谯区和明光市,北接江苏省盱眙县,扼苏、皖两省要隘,是安徽省的东大门

县城距离南京市区60公里,属南京“一小时都市圈”的核心圈层,
对外交通便捷,以南京、滁州和合肥为主要客源地

(一)总体形象现状分析
    历史形象知名度低,文化张力有待提高

来安历史文化悠久,各资源所赋含的内在文化底蕴深厚,然而,来安旅游形象地位并没有绝对性优势,其资源尚未形成良好的地区吸引力和聚合力


    旅游景观分散,旅游地形象体系模糊

目前已成型的旅游项目主要是红色旅游项目、以白鹭岛为核心的休闲度假项目,其余各类旅游产品的旅游形象模糊

各地区旅游规划中的形象定位各自为营,在本地地方性分析的基础上,规划宣传各自的形象,未统一于整体的旅游形象地域等级体系

(二)分区形象分析
来安5个县区分别是半塔镇、汊河镇、雷官镇、舜山镇以及杨郢乡

半塔镇的形象元素以红色、绿色、古色为主,以革命胜地旅游体验、森林公园生态行为主要形象;汊河镇呈现的是商务休闲的创意旅游形象;雷官镇的旅游资源基础主要是生态湿地,有“南京的后花园”,“候鸟的温暖窝”之称;舜山镇凸显其历史人文与自然山水相结合的特色;杨郢乡的风能和科技使其具有“空中三峡”的形象

(三)资源基础分析
1.自然资源条件好
气候环境舒适,县境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为季风气候显著的副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湿润与半湿润气候;山地条件优越,县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林木资源丰富,自然植被以草本植物群落和次生植物类型为主;生态湿地优渥,雷官地区的黄大圩生态湿地,位于皖苏交界的向阳河畔,已建成千亩农业生态园,并有“百鸟天堂”之称;水域资源丰富,来安县辖区内有观光游憩河段、观光游憩湖区等

杨郢、张山、施官等地区,四面环山,地势起伏较大,是典型的江淮分水岭丘陵地带,风能条件较其他地区十分优越,具有发展内陆地区风力发电的强有力条件

杨郢乡辖区内两条总里程达75公里的“风车景观长廊”不仅会成为游人观光的胜地,也会成为国内发展低碳经济的典范


2.历史人文资源丰厚
    红色旅游资源条件好
来安县半塔镇,以皖东烈士陵园为载体的红色旅游已初具规模

半塔是全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同时,半塔保卫战现存革命旧址七处

舜山镇修建于元代的尊胜禅院、记载建院历史的曹寅碑刻,半塔镇龙窝寺等是来安县独有的文化遗产

辖区内更有千年银杏王,两百年金银桂等古木,增添了悠远的古典情怀,富有神秘色彩

佛教文化在来安县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鲜明特点和影响力

东北部龙窝寺森林公园包含古龙窝寺遗址,中部舜歌山风景区有尊胜禅院遗址,在辖区内做成佛教文化朝圣观光胜地,能够凸显地区的文化张力,增强文化内涵

位于来安县城北的舜歌山,又名大安(庵)山,相传古时,经常有砍柴人在山上互相对歌,且舜帝曾在此处耕种并放声歌唱过,因此得名

故该区域为古虞舜文化、农耕文明遗址之一,是舜文化继承和发扬的强有力载体

(四)市场认知分析
    目前来安县最重要的三大客源市场是南京、滁州和合肥,其次是苏锡常地区、上海以及宁杭地区,国内其他城市和境外市场有待进一步扩大

根据不同客源地游客游览来安县后的体验调查数据,分析得到游客的游览感受,描述词提及率最高是放松,其次是舒适,自由、休闲是仅次前两者的高频词

而受访旅游者中期望在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