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慕课的概述
慕课是比较新兴的一种课程开发模式,其英文缩写“MOOC”诞生于2008年,是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Dave Cormier和Bryan Alexander提出来的,有四个单词组成:massive、open、online和courses
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大规模的公开在线课程
大规模是指慕课课程人数众多,动辄上万人,最多的达十几万人,而公开,是指不管学习者的国籍、专业等,凡是有兴趣的,都可以参与学习
并且整个学习过程在网络上完成,不受时空的牵制发布者往往是为了增强大众知识传播,将开放课程散布于互联网上
二、慕课的发展历程
慕课于2011年率先在美国流行,它不同于传统的远程教育课堂,也不是单纯的网络公开课,是由世界名校促动的以着力于“学习的革命”为目的的知识传播体系,背后有专业化的制作与运营团队,在日益发展的互联网的规模效应的影响下,持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2013年,我国高等教育开启了“慕课模式”,120个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程在网络上对社会大众开放,由上海交通大学牵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12所高校共建中国慕课
当年10月,第一个中文版mooc平台——学堂在线由清华大学正式推出,次年选课人次已经超过了25万,部分课程学习人数达到了4万人次
慕课模式在我国呈蓬勃持续发展的趋势
三、慕课在高校教育中的优势
慕课平台构建起了一条完整的教学模式,定期上传一次新的学习内容,每门课程都有教学大纲、多媒体资料、作业、测验、考试等,有的课程考核合格还发给证书
但慕课模式还具有其他一些传统教育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学习者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只要有网络,任何人可以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也可以进行分段学习;
(二)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慕课的主要方式是在线视频教学,那些难懂的和难以消化的知识可以反复观看,并查阅相关材料,这在传统的课堂上几乎都不可能实现的,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慕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也能使学生多方位地接受知识,丰富了学习者的感官,学习起来得心应手
(三)名校资源共享名校的师资和理念在过去不是人人都能享受得到的慕课模式实现了人人可以进入到名校课堂进行学习
利用网络,数万人甚至数十万人可以瞬间进入慕课课堂,这大大地增加了资源的利用率,全球学习者收益
(四)整合多学科知识
慕课课程的学习者从年龄、教育程度、专业都有所不同,慕课可以模糊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引入到慕课课堂的学习和讨论中,这会促进各学科知识的协同创新,最终会给旅游学科势带来新的冲击和革命
四、慕课对我国高校旅游教育的影响
(一)促使我国高校旅游教育的改革
高校旅游教育的慕课能促使各种教育策略和多媒体资源共同发挥作用,并能让学习者学习各种专业,实现跨专业学习,这就解决了多年来传统高校教育的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问题
在慕课背景下,高校的旅游教育需从单一的专业学习发展到复合型的知识、技能的教授;从传统的个体学习向团队学习与个性化学习相结合的模式转变;从人工教学向智能教学方式转变
慕课模式还能实现翻转课堂模式,使教授双方的角色发生转变:教师可以从一个单纯的知识讲授者成为学习启发者,学生也可以从听众变为挑战者,参与讨论者
(二)促使旅游专业教师提高其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
我国旅游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存在两个问题
1、知识的广度不够,往往掌握的是旅游专业知识,对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少有涉猎,这样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能力
2、知识的深度不够,许多旅游专业的教师是没有旅游企业的工作经历的,个别甚至毕业直接从事旅游专业教学工作,讲授课程仅限于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知识严重不足
慕课模式对旅游专业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国内的知名高校慕课视频课程为10-15分钟一段,授课者需要在短时间吸引住学习者的注意力,准确全面地传递信息,这对授课者的要求是十分高的
另外,慕课课堂也不再是曾经的“教师低头讲,学生埋头学”模式,而更加重视知识传授过程中的教学互动和信息反馈
慕课的发展需要教师加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学习知识能力和传播知识能力,并具备创新知识的能力
(三)促使旅游专业学生学习习惯发生改变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慕课背景下,学生的学习习惯发生变化,不再单纯、被动地等待学校为其安排学习课程和热舞,而是自由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