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才对酒店业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有星级酒店1.2万家,酒店业收入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是我国发展最快和最具潜力的行业
未来15年我国酒店客房总数将达到900万间,到2030年我国将有望成为全球酒店客房第一大国
中国的目标是要在2020年成为世界旅游强国,强国就要有强才
据统计分析,我国酒店行业最缺的三类人才分别是:宾馆总经理、酒店销售部、公关部、人事部经理等中高级管理人才;中西餐厨师、酒店设备维护、餐饮客房服务等技能型人才;懂国际惯例、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强的国际化酒店管理人才
一方面酒店业人才奇缺,另一方面酒店行业人才流失率高达24%,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一般行业人才流失率为5%~10%),在这种大环境之下,高职院校培养出具备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技能,爱岗敬业稳定的人才队伍,充分适应了行业和市场的需求
2、 专业定位
专业定位可以帮助我们确定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酒店的岗位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操作层、督导层、管理层、决策层,对应的职位依次是:服务员、主管领班、部门经理、总经理
从整个教育体系来看,本科以上教育主要培养研究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一线操作型人才
高职高专既不同于本科教育重理论轻实操的模式,也不同于几乎没有多少知识与技术含量的中等职业教育模式
高职高专定位在培养基层管理者,即处于督导层的主管领班
专业定位
职业教育层次
职业技术教育相当层次
职业资格相当层次
专业所对应的培养目标
2
高职高专
督导层
主管领班
1
中专
操作层
服务员
3、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3.1岗位能力分析
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充分了解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该岗位人员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作为基层管理者,首先必须熟悉岗位流程,拥有娴熟的技术,业务能力非常突出;其次也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技巧和管理方法,能对班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比如前厅部主管,他既要具备运用微机处理标准化的预订、客史记载、接待、行李、问讯收银服务等能力,也要具备安排具体事项,督导日常业务,抓好服务质量控制,做好上下沟通工作的管理能力
3.2课程体系设计
课程体系设计是在前面对主要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整合的基础上,以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形成相应的课程
通过《酒店前厅实务》、《酒店餐饮实务》、《酒店客房实务》等课程,培养学生在酒店不同职能部门的服务技能;通过《酒店管理概论》、《酒店领班、主管实务》等课程,为其从一名服务员晋升为管理者奠定了基础
除此之外,通过对一些基础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良好的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
课程体系要突出实践性,在时间上可以与相关资格证,如中级客房服务员、酒店英语登记证、营养师等的考试相衔接,形成“学习与应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训与考证相结合,校内教学与社会就业相结合”的模式
3.3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方法要因人制宜,能够体现“重在实践,学用合一”的教学理念
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入学成绩偏低,基础较弱,过多的理论铺垫,不仅背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初衷,也会使他们产生畏学的情绪
所以专业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由过去一个滔滔不绝的讲述者转变为课堂的设计者
要压缩“教”的时间,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任务驱动等方法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现实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边学边做,通过不断练习、反复的操作,真正的把知识转变为自己的能力
3.4教材选择
在教材的选择上,应突出职业教育的特征,尽可能选择高职高专优秀教材
若无适用教材,有余力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自编教材,这项工作需要学校和合作酒店共同努力,使编写的教材更有适用性,更有实用性,有效地满足教学的需要
3.4资源的保证
3.4.1人才的支撑
要培养出一流的学生,就必须拥有一流的教师队伍
优秀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应该是双师型教师,既能熟练准确传授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能力
为此培养“双师型”教师应是酒店管理专业努力的目标
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形成专兼聘结合的人才培养团队
通过远程教育、网络教育、鼓励教师参加并取得国家劳动部门组织的各种资格证书或服务操作技术证书等手段,加大专任教师培养的力度;另外,也可以聘请酒店从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和专业教师一起参与课程的开发和教学设计,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