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各级政府大力实施了职业院校师资的“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项目
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对培训项目进行评估是促进师资教育培训的必然要求
因此,需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培训质量评估体系,这是对培训计划持续性开展和衡量其价值的基础
一、科学的师资培训质量评估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师资培训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是师资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测评依据和手段,通过检测师资培训活动过程,可以比较客观地分析发现并克服职业院校师资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判断培训前后学员在知识、技能、行为和工作绩效等方面的变化;可以在培训过程中做出诊断,及时帮助职业院校承办部门改善培训方案,提高培训方案决策的科学性,保证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督促引导培训相关部门规范协作,不断提升师资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为此,本文试结合当前职业院校开展的师资国培和省培项目实践基础上,进一步就如何构建并优化评估指标体系进行探讨,以使评估体系更加客观和科学有效
二、当前师资质量评估及其指标体系的不足
根据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培训质量评估工作应贯穿项目策划和实施的全过程,对项目运作的不同阶段、不同环节、不同事项和不同主体等进行全方位考核
当前师资培训质量评估及其指标体系的不足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评估主体单一
传统的评估由培训承办院校自行组织实施,由于主体的单一,测评结果难免带有主观片面性,一个良好的质量评估体系应建立在广泛的支持和参与上
培训组织和承办方的上级和主管单位(部门)、培训组织和承办机构、培训教师、受训学员、学员工作单位都应成为评估主体,参与培训质量的评估和反馈活动中,从不同角度对培训进行审视,以保证培训质量评估的客观合理性
从实际评估工作看,评估主体主要是师资培训承办的职业院校和培训教师,由于主体的单一和会涉及单位部门的利益一些问题,测评结果难免带有主观片面性,一些根本问题也难以发现
而对省培和国培计划项目而言,作为师资培训项目的上级和主管教育部门(单位),缺乏对培训项目的执行监督和评估
作为项目实施效果评估的主体之一,受训学员所在学校和部门,即派出单位也对受参训后的学员教师日常教学育人工作和师资培训项目效果后续的考核和评估不足
作为培训的对象也是项目评估的重要主体,他们更有发言权
(二)评估工作覆盖面相对较窄
在师资培训实际工作中,注重对学员反应和学习情况的评估,对学员行为变化和工作绩效影响的评估不足
实践中,多停留在调查学员参训后的总体反应和感受,以及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而没有关注学员参训后在实际工作中行为的变化及由此带来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目前,较注重培训项目结束后评估,对培训项目开展前和培训过程中评估不足,即使开展也是较为简单的评估
训前评估是对学员培训需求、基本素质和水平的确认,是设计和修订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的重要依据;训中评估是对培训计划执行的监控,是保证培训按计划进行并据实调整的基本手段
(三)培训评估指标体系的不足
现行评估指标主要衡量学员对培训项目的反应,而对学员的知识与技能掌握、参训表现、行为变化和工作绩效等方面涉及不够
作为评估工作中的难点,评估标准的确定也不明确每个指标仅作原则性描述,并无明确的评判标准由于操作性不够,不利于评估工作的开展另外,指标权重赋值也不科学
权重值关系最终项目评价分值,直接影响评估体系的有效性和客观性
从培训实践工作经验看,培训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课堂教学等重点环节的权重值应与其在整个评估体系中重要性相应体现出来
(四)评估手段和方法需要不够新
一方面,当前用得较多的评估手段是进行学员座谈、听取汇报、做问卷调查,难以全面和全程掌握培训管理的方方面面,因此不能进行深入全面的评估
另一方面,评估指标体系缺乏科学、系统的评估标准
有的标准不明确,有的只有定性描述,量化不够,造成了在评估工作难以应用和测量
三、师资培训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优化思路
分析上述师资培训质量评估工作及其体系的不足,在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视角出发,进一步优化构建全方位培训评估指标体系,增强评估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
(一)增加评估维度和纵深度
为全面反映和体现师资培训质量和效果,一方面必须增加评估的维度
要利用多元化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