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广场舞区域化特征研究 2017毕业论文下载

广场舞作为现代城市广场发展的产物,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


它一方面反映着城市社区的完善程度,体现着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的生活满意度,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和象征

同时,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广场舞已经成为城市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广场舞既能强身健体,又能丰富群众的精神文明生活,在健强人民体魄的同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极大的积极影响

  一、研究方法与对象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成都市三环内、都江堰、德阳简阳地区街道的广场舞参与者为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成都体育学院图书馆关于广场舞、大众体育、社会学的藏书,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优秀硕博论文库等学术网站并仔细阅读相关论文

从国家体育总局等网站进行相关资料的检索,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现实基础

  3.问卷调查法
  向广场舞参与者发放250份问卷收集数据

  4.数据处理法
  运用问卷所取得的数据,使用SPSS 18.0数理统计法进行整合,并进行逻辑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在群众的印象中大多是以凤凰传奇演唱曲目等民族歌曲为伴奏的民族民间舞,进入21世纪后,随着排舞的引入、体育舞蹈的快速发展和民族舞蹈的挖掘,对广场舞的内容产生了积极影响,并迅速丰富起来

广场舞在我国风靡的现象,也促使了社会学者关于广场舞的思考

随着社会思想的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发生着较大改变,参与者的权利意识、价值取向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参与社会活动的人群

这时,社会整体的时代背景、价值取向等因素也会形成一定的区域化特征,影响和激励社会中的大众,影响人们在社会活动的选择

每一个大型社会活动的背后都有着现实的社会动机,不同的社会背景、地域、经济和文化都会对每一个参与个体的权利诉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问卷信效度分析
  克伦巴哈矩检验问卷的数据,表示问卷内部信度较好

KMO和B检验所得值为0.634,说明问卷中的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并且有效

并请专家对问卷进行审阅后,在证明了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的基础上,对问卷中地区和职业、年龄、舞种进行了方差齐性检验,样本来自的总体符合正态分布,显示方差齐性,在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地区的性别、年龄、职业、参与次数、舞种进行分析,P>0.05,所以数据中不同地区对于其广场舞区域性特征显著

  (二)参与人群特征
  在进行数理分析,验证不同地区广场舞区域特征明显的基础上,对三个不同片区进行了文化背景知识调研

成都市三环路内属于城中心发达地区,文化底蕴相对先进,参与人群主要由43%的离退休人员和35%的企业单位和个体人员组成,而舞种由48%的交谊舞和拉丁舞以及27%的健身舞为主;都江堰地区坐落在成都平原的西部,是成都养老的聚集地之一,外来候鸟式居住的老年人较多,因此参与人群45%为离退休人员,舞种以54%的健身舞为主;简阳德阳是成都周边附属城市,城市发达程度较低,参与人群以38%的企事业单位人员和28%的离退休人员为主,舞蹈风格以58%的健身舞为主

  (三)区域化特征
  广场舞是集合了历史、民族、地域,以及外来文化融合而成的产物,它的舞种风格与社会的进步是密不可分

因此,不同地区广场舞的舞种风格各有不同,并且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广场舞的舞蹈形式也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化特征

成都市三环内区域包括汉族居民和部分少数民族居民,成都市一环内的西南民族大学附近是藏民密集居住的地区

该地区的广场舞具有少数民族特色,开展的是类似于锅庄舞形式的广场舞,民族特色鲜明

  三、结语
  第一,成都市广场舞的发展与当地的文化底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区域发展程度、人口文化水平和种族区别等影响因素对于广场舞的参与人群、舞种都起着决定作用

第二,广场舞在发展的同时需要政府的支持与协助管理,确立管理的攻坚方向的针对性,根据现有调研确定成都市及周边地区区域化特征特性,管理中应根据当地文化发展和种族来进行区别管理,对不同地区区间进行实时调查和监控,并进行科学的指导管理

正确把握每区域的特性,进行区域特性的培养和引导,有利于实现更合理、人性化的执法、使广场舞的开展更符合民心,更贴近民意,更规范地进行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