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取得非常卓越的成绩,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环节,其对社会的贡献不可小觑
技能型人才也成为当下人才市场极为抢手的人才类型,许多生产企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逐渐增加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明显加重,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应运而生
但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时间较短,校企合作在推行过程中受到了严重限制
因此,研究目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现状有重要意义
一、健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价值分析
健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高职教育的性质及学生培养目标决定了要健全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第二,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达到双赢的局面;第三,高职院校与企业企业合作可以促进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学校的教学效果
具体可以作如下分析
首先,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的重点是突出职业性,不同普通本科和专科教育,其培养人才的方向是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与其所属的职业息息相关,教育内容充分体现了行业的特点,以培养专业人才作为目标;职业教育是直接服务当地行业经济的发展,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其教育的主要任务
其次,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可以利用企业技术、设备、信息等优势,如市场最新信息、技术要求信息等
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过程中可以获取一手信息,并根据市场的要求及时调整课程体系
可以利用企业工作环境,让学生实际体验工作环境,从实际操作中了解职业需要的技术要求,并以此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为学生上岗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最后,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合作,是学校和社会资源的相互交换,学校的老师可以到企业中挂职,企业中的高技能人才也可以受学校的聘请到学校兼职讲课,从而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指导学生的职业技能,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学校的师资队伍的质量
二、目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企合作方面的法律制度不完善
根据国外办学经验来看,校企合作已取得显著成效,其中非常值得借鉴的经验就是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
虽然教育制度改革之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在许多地区都进行了试点
但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时间较短,没有完善的法律条文是针对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缺少可操行的校企合作法律规定
而且一些地方政府对校企合作的重视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没有落实到实处,如经费投入、职业教育劳动准入等方面都不到位,忽视对企业利益的保护,导致社会上的企业缺乏与职业教育院校合作的责任和兴趣
制度不完善具体表现在政府没有制定必要的监督和考核机制,这样即使是实行了校企合作,也难免会出现由于无人监督而虚有其表现象
2.企业缺乏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
企业经营以盈利为目标,在实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常常将人才的培养归结于学校,出现企业对技能型人才只重视招用,而忽视培养的情况
此外,因为职业教育人才进入企业时技能不熟,对企业的生产造成一定影响,致使企业生产成本提升,甚至影响企业生产的正常过程
同时,有些职业教育学校在进行企业合作时就是向企业拉赞助,谋求资金、场地、设备等物质条件的获得,导致企业对校企合作产生一定排斥
上述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时缺少相应的动力
3.学校和企业之间协调机制不足
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都可通过校企合作获得利益,但是对利益认识双方又存在一定偏差,普遍只注意眼前利益,而忽视长期的战略意义,将短期获得利益最大化作为合作的方向
很多职业院校只是把校企合作当作解决资源短缺及安置就业的途径,并没有考虑到学校应怎样利用培训员工和产品研发等让企业通过合作而获得利益
同样,很多企业也有短期行为,视校企合作为解决用工难的途径,甚至有的企业将职业教育的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在学生管理方面缺乏人性化,动不动就开除学生,导致大部分学生在企业岗位上只能呆较短时间,无法获得真正的技能经验
三、完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有效策略
1.完善校企合作双赢机制
最初我国在开始实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大部分职业教育是通过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而进行合作,这样关系的维系显然不利于双方稳定长久的合作
因此,为促进校企合作的长远发展,就必须通过有效的双赢机制重构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职业院校在培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