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高校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主要是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呈现复杂化、多元化的特征,高校人事管理模式必须进行创新
因此,本文提出在人事管理中运用契约式管理模式
一、契约式管理的内涵及主要特征
1.契约式管理的内涵
基于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双方以法律形式展示出来的关系就是契约
由此可知,契约式管理的本质是指商品交换关系更加法律化
私营企业作为契约管理的主要工具,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采用签约外包的形式进行恰当管理
新公共管理范围扩展到签约外包的领域,在日常管理中引入相对应的内部契约制
公共部分借助契约的形式为用户提供所需的服务,高校进行人事管理时引入契约式管理模式,借助契约设定用人机构与员工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从而实现合理配置和管理人才资源的目的
2.契约式管理的特征
契约式管理与传统管理方式比较,存在几个明显的特征:第一,契约是创建在平等关系上,交换双方的关系会逐步取代权威关系
契约严格按照平等、自由、理性的原则,契约式管理规定签约双方需在平等的关系上,签约者自愿签约
第二,契约式管理在当事人双方自愿的基础上,追求各自实现最大化的利益
基于上述情况,当事人不会承担有损自身利益的要求,双方在多次协商过程中实现利益均衡,契约合理协调多方面的共同利益
第三,契约自动执行权是契约式管理最理想的状态,现实中如果发生违背契约的行为,则属于民事纠纷的范畴,可以采用民法和合同法解决
二、分析高校人事制度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1.人事管理观念滞后
目前,高校人事管理不具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从人事管理发展进程来说,多数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出现人浮于事、墨守成规的情况,管理强调事忽略人
人事管理工作前瞻性、创新性、主动性不足,人事管理工作人员执行上级或本部门设定的相关制度并进行管理,整个管理过程处于被动管理状态
部分管理人员只重视日常的人事工作,对高等教育发展认识不足,自身素质有待提升
2.人事管理制度创新性不足
基于我国高校已有的人事管理制度体制,高校非教学人员比例明显过大,有进无出的情况难以解决
主要表现以下方面:第一,高校没有创建合理的由单位人转向社会人的人事管理制度
教职工与学校存在用人终身制的情况,单位不想继续使用的人出不去,因编制关系单位需要的人才进不来,导致拥有编制的人员会无所顾忌不干实事;由于职称和职务终身制的特点,多数人在评选职称或提升职务后安于现状,忽略自身学习,业务水平有待提升;第二,学校未对脱岗或无档案人员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如:对因私、公原因出国长期未归的人员,长时间在外部经营公司且并未与学校解除劳务合同的职工等,已有的人事管理制度达不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3.缺乏健全的人事考核评价体制
人事考核评价作为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考核评价学校教职工教学工作情况,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高校人事考核评价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考核评价模式单一,重视数量忽略质量
例如:部分考核方式重视考查教师的科研成果,促使教师将更多的精力应用在学术成果方面,整日奔走于书写论文之间,一味追求数量忽视质量
其次,高校设定的考核评价因子比较狭窄,例如:只对教师教学完成量进行评价,忽视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考核评价
三、契约式管理在高校人事管理中实施的路径
1.正式规则
高校原有的人事管理机制存在计划体制的烙印,人才流动推行计划统一调配的管理形式,存在明显地域界限、身份界限,无法合理优化人力资源
高校管理机构存在明显的政府化倾向,冗员过大,优秀的教学人才因编制限制无法进入,想要淘汰的人员不能及时推向市场,导致高校人才使用效率较低,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人事管理成本
合理的人事管理模式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高校可以依据实际需求公开招聘且与应聘者签订相关合同,设定聘用的工作内容、考核标准及双方的责任及必须履行的义务
高校管理人员可依据应聘者聘期内的表现、学校建设需求判定是否续聘
对高校人事制度进行改革是指改变学校原有的用人制度,消除职务终身制的弊端,推行更全面的聘用制度
随着大众思想观念的更新和改变,其承受社会变革的能力逐步加强,契约式管理模式将终身雇佣关系转变为短期聘用模式,满足新时期人事制度改革的相关要求
2.非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决定正式制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