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班集体建设以提升高职育人质量的思考 2017毕业论文下载

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一直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热点问题,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生源数量的下降,导致高职院生源质量的下滑,给高职院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课题


作为高职教师的一员,笔者深感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质量下降,学风状况不良的问题日益突出,且已成为制约学校进一步发展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瓶颈

针对这一问题,各高职院校也采取了不少措施,但收效甚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

要着力加强班级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

《意见》对高职院学生管理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高职院日常教学活动的开展、活动的组织都要依靠班级管理,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加强班集体建设既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班集体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对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就目前高职院校普遍的学生事务管理形式来看,班集体是院系的基层组织,是在辅导员和学业导师的指导下,在班级群体基础上组织起来的有一定的组织机构,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全面发展个性为目标的关系体系;班集体不等于班级,班级是把来自四面八方的几十个学生松散地集合在一个教室里,这不能称之为班集体,充其量是一个班级


  笔者认为,班级必须具备以下目标,才可以称之为班集体
第一,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只有当一个班级具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班级才能从松散的组织变成一个具有凝聚力的集体

第二,公正的集体舆论及优良的班风学风

班级的整体面貌不仅代表了班集体的整体形象,更能感染和促进在集体中的每一个人,优良的班风是促进班集体奋进的重要基础

第三,坚强的班级干部核心

班级干部是班集体的中坚力量,不仅是学校各项措施的传达者,更是坚定的拥护者和执行者,也是老师实施班级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具有一个坚强的班干群体,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环节

第四,健全的组织管理制度

组织管理制度是保证班集体往正确的方向发展,保证集体成员行为有法可依的重要保障,健全的班级组织管理制度使全班级的学生从组织上到思想上成为团结一致的统一体,这才是一个班集体

因此,锻造一个优良的班集体,是学生管理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内容,具体措施如下

  一、制定一个为之奋斗的共同目标是形成班集体的向心力源泉
  目前高职院校由于生源层次多样化,既有普通高考生源,也有提前招生的生源,还有对口单招生源及中外联合办学等形式

因此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制定也要因生源而异

通过对生源结构和生源特性的分析和了解,结合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省市先进班级先进班级的评选要求等,立足实际制定班级的整体奋斗目标

在制定目标时,要遵循如下原则:奋斗的目标要务实,要符合班级和学院的实际;目标制定要动态,坚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由低到高,使集体不断向高的目标迈进;在制定过程中要遵循群众性原则、要发动广泛的学生讨论,一旦制定,将目标从“要我做”转化为“我要做”;形成良好的集体舆论导向,通过集体氛围影响整个班级成员群体

使每个班级成员都了解班级整体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班级的团结,凝聚力应达到什么样等,并使班级成员在舆论导向的带动下为之奋斗

因为一个集体只有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后,才能有奋发向上、向目标冲击的动力

  二、坚强的班级干部队伍是形成班集体的向心力的有力保障
  班级干部是班级的核心和骨干力量,辅导员、学业导师的工作思路,具体部署是靠班级干部贯彻落实,班级的常规管理,文化活动靠班级干部组织实施,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要有一批团结在辅导员周围,带动全班同学实现奋斗目标的班级干部


  班级干部的选拔和考核要遵循如下原则

“德”:选拔时班级干部(指定,选举等),要考察期是否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乐于奉献;“能”:班级干部要组织各种活动,因此要具有较高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勤”:班级工作事无巨细,因此班级干部在工作中要热情,吃苦耐劳;“绩”:班级干部的本质是优秀的学生,因此成绩优良是班级干部的最本质要求


  另外,还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干部的培养

对班级干部不能只是使用,要加强培养,严格要求,针对班干工作中的工作缺乏计划、处理问题简单、草率,干群关系紧张、容易犯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