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流浪儿童的流浪原因及救助方式 2017毕业论文下载

一、流浪未成年人的现状分析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国制定了《未成人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但是我国每年仍有大量流浪儿童产生,仅山东东营市救助管理站,每年救助的流浪儿童就达100余人次,其中不乏重复流浪者,他们或街头乞讨,或参与盗窃抢劫,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流浪儿童的流浪原因
(一)家庭原因
父母是儿童最基本的,也是最具依赖性的社会因素,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关系不和谐,缺乏对儿童的监管,遭受家庭暴力等,这些因素成为他们流浪乞讨的直接原因

很多情况下,儿童选择流浪并不是出于自愿,而是因为缺乏家庭的养育、关心和爱护,被排斥在家庭之外,甚至家庭监护人放弃监护,在没有家庭温暖和关爱的情况下,被迫选择流浪

(二)学校原因
现在我国尚未实现教育公共资源的均等化,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教育水平差距较大;学校学校开设的课程单一,过分看重升学率,不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及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和引导,导致很多学生厌学情绪严重,一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在学校和家庭受到歧视,最终选择辍学而外出流浪


(三)社会原因
经济贫困是造成流浪儿童出现的原因之一
一项研究报告表明,80%以上的流浪儿童来自偏远的农村地区在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很多孩子都从不发达地区来到城市经济贫困造成未成年人流浪的现象自古就一直存在大部分流浪儿童家住农村,家庭生活困难,被逼无奈选择乞讨

很多农民为摆脱贫困,携带子女或允许子女单独到经济发达的城市务工挣钱,造成一些盲目流动、无所事事、又没有一技之长的人,特别是那些未成年人,在城市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选择流落街头,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四)自身原因
有相当一部分的流浪儿童顽劣成性

他们学习成绩一般,厌学情绪强烈,沉迷网络,在学校、家庭和同辈群体中,经常受到忽视,自尊心和自信心长期受挫,辍学在家后,他们选择外出流浪

很多孩子对农村单调乏味的生活节奏感到不满,他们渴望离开农村,去大城市改变命运,殊不知,城市生活与想像中的场景却格格不入,命运没能改变,反而使他们陷入了流浪的长期困境

三、流浪儿童的救助方式探索
我国流浪儿童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但流浪儿童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据民政部门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每年15万人次的流浪儿童中,40%左右有两次以上的流浪经历,因此,如何对流浪儿童进行有效救助,防止重复流浪,是当今流浪儿童救助的重要课题,对流浪儿童的救助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加强立法,创新政府管理手段
我国在保护儿童的立法层面上做得还远远不够,很多流浪儿童事实上是被拐卖儿童,针对这一部分流浪儿童群体,加强立法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要加大惩戒力度,对于成年人拐卖儿童、或者利用儿童做假乞讨行骗的行为要以罪论处,对于拐卖儿童的买方和卖方都应该绳之以法

另外,政府创新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解决流浪儿童问题需要社区、妇联、学校、团组织等机构的配合,多借鉴一些国外的先进经验,例如,在发现孩子失踪后,如何能在第一时间想办法发现他们的行踪

(二)“身体解救”和“心理辅导”双管齐下
把流浪的孩子送回家曾一度被看作是最有益于孩子的救助方式,但是儿童流浪是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家庭贫困,性格叛逆等多种原因造成的,所以要对症下药,不能简单地解救流浪儿童的身体,收容遣送,还要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和行为矫治,否则极有可能造成重复流浪

矫正身心,帮助他们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这样才能使他们顺利重返社会

(三)不仅“送回家”,还要“留得下”
许多孩子送回家之后,没多久又跑出来流浪乞讨,因此把孩子送回家后,关键是能够让孩子“留得住”

在流浪儿童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在外打工,爷爷奶奶管不了,孩子就处在一种“自由”状态下,家庭教育缺失,特别是孩子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放学以后去哪里,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可以建留宿学校,不仅能保证他们的教育、学习,同时还可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减小孩子的心灵受伤的可能,这样才能从根源解决一部分流浪儿童的问题

政府应该真正重视流浪儿童问题,构建流浪儿童工作网络,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建立完善的流浪儿童救助制度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