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和机遇
1、优势分析
阳江地处粤西南沿海,海洋资源丰富,具有比较优势
全市海域面积1.2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度(含大陆海岸线和岛岸线长度)458.6公里,主要岛屿40个,20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和滩涂面积1624平方公里
有经济价值的海水鱼类品种达105种,可开发用于增养殖的有20多个
港湾众多,宜港岸线长39.1公里
2013年,渔业产值132亿元,水产品产量114.52万吨,人均水产品占有量450多公斤,居广东省第一
区位优势日益凸显
广茂铁路穿越阳江北部山区,沈海、西部沿海和云阳3条高速贯穿全境
深茂高铁建成后阳江将进入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将拉近与港澳的距离一类口岸阳江港建设初具规模,9个万吨级码头泊位已投入使用
城市名片富有特色“南海Ⅰ号”已成为阳江最响亮的城市名片,品牌效应巨大
南海(阳江)开渔节现已成为阳江与各地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平台
此外,阳江还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刀剪之都、全国风筝之乡、温泉之乡、诗词之市、楹联文化城市、城市生活质量50佳城市等称号
2011年1月入选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2、机遇分析
从客观上看,目前稀缺的陆地资源已被过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中国经济在未来发展中,必须要大力发展海洋产业
阳江作为一个具有劳动力、土地、海洋、港口、生态、旅游等优势的海滨城市,发展海洋经济具有良好的客观条件
从政策上看,广东省大力实施《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海洋综合开发战略,构建沿海产业带,促进粤西振兴发展,为阳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为阳江拓展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市委、市政府实施海洋强市战略,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阳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现代海洋产业,未来五年是阳江发展的机遇期
二、存在问题
1、综合实力不强
阳江属粤西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主要经济指标与珠三角相比差距较大
全市人均GDP仅为广东省平均水平的53.8%,经济总量排在全省21个地级市的第16位
阳江城市辐射力和综合竞争力仍较薄弱,招商引资、利用外资水平和质量不高
2、产业结构不合理
第一产业比重过高,第二、三产业比重偏低
农业以传统种养业为主,产业化水平较低;工业以五金刀剪等传统产业为主,企业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比较落后;第三产业中旅游业所占比重较低
3、发展环境有待优化
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强,产业发展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的人力资源不足,高素质人才紧缺;行政执行力仍需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有待提高
三、发展对策
海洋经济是一个包括临港工业、造船业、海运业、旅游业、养殖业等产业的系统工程
发展海洋经济,要做好如下几点:
1、坚持高起点规划,构建海洋产业体系
坚持把发展海洋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主要着力点,统筹海、岸、湾、滩、岛综合开发,优化空间布局,打造结构合理、竞争力强、生态良好的全国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区,形成海湾蓝色经济产业带
深化海洋开发利用,构建临海产业基地
大力发展临港工业、滨海能源、港口物流、滨海旅游和海洋渔业,培育海洋生物、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运输等产业
拓宽建设资金渠道,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项目,打造一批较大规模涉海企业,提升海洋产业竞争力
2、引进先进技术,发展现代海洋渔业
抓好南海海洋捕捞研发中心建设,引进先进的海洋科技成果,结合实际转化应用
实施深海工程,拓展远洋捕捞业,推动青洲岛、南鹏岛等深水网箱产业园区建设,创建一批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抓好水产品加工出口产业园区、水产品物流中心建设,着力发展海产品精深加工,推进海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多渠道提高海洋渔业经济效益
3、打造旅游休闲城市,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以海洋资源作为依托发展旅游业,高起点规划建设滨海旅游区,打造国际旅游岛
加大对“南海Ⅰ号”、“海上丝路”、大角湾、十里银滩等海洋旅游产品项目开发的力度
全方位挖掘妈祖、疍家习俗和渔家文化等,把海上旅游观光和现代渔业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具有滨海特色的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