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工程测量标准体系的构建与发展 2017毕业论文下载

工程建设标准规定人们在建设管理中,必须共同遵守的、可以反复使用、一致的技术、经济和管理制度


这样能够保证工程质量、生产安全,并且能够促进建设工程的技术进步、从而提高建设工程经济和社会效益,可谓意义重大

工程测量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关于工程建设和自然资源开发的多个阶段的各种测量工,能够为工程建设提供理论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对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因此,工程测量在工程建设标准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工程测量主要包括: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地形测绘、线路测量、施工测量、设备安装测量、竣工测量、变形监测等内容

目前,国内的工程测量标准还不是非常的完善,称不上“体系”

因为“体系”这一概念有严格的规定,它是指:“某些事物或着一些意识相互关联所形成的一个整体”,尽管国内的标准之间的确有着一些相关联的部分,但是,呈现的整体性还是差距很大,所以,工程测量标准体系的构建与发展要走的路还很长

一、工程测量标准体系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程测量体系内容“小而全”   通过对现有工程测量标准体系的内容构成来看,其中的行业标准超过了总标准的百分之七十

这些行业标准主要是有各部、委(局)组织在相对独立的情况下各自编制、审批和发布的,并在其自设系统中进行执行,这样就与其他相关部门制定的技术标准不能有效协作与配合,并且与国家制定的统一标准存在着沟通上的困难

具体表现在很多不同行业但却属于相同内容的技术标准不统一,致使标准复杂多样,为实际应用带来很多麻烦,另外,行业标准之间重复内容较多

单从一个工程测量标准来讲,很多行业标准都可以很好的完成制定的目的,但是,从整体的标准体系分析,各个规范之间的部分内容存在的很多内容上的重叠,更有甚者达到了重复的地步,例如,在关于“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等方面,就发生的比较频繁

我们不否认,各个行业规范之间不可能完全的独立存在,但是,那些都是出于规范的完整性,或者是某些实际情况的需要而有意识的重叠

(二)执行规范限制了技术上的创新   工程测量规范关于技术指标方面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就是我国经济建设必须达到的指标,例如,关于施工测量或者是安装测量方面的某些技术指标,如果这些指标在施工中不能达到,将会给建筑物或者是机械设备造成技术性能上的下降或者影响其正常运转;第二种情况就是工程建设中必须遵循的总体性测量技术指标,例如,在控制测量中的某些重要技术指标;第三种情况就是在测量作业中具体的技术指标,例如,角度的测量、边的测量以及图形的测量等作业指标

但是,假如在规范中针对后两种情况的规定过于死板,就会对工程测量技术的创新产生束缚

就比如说,隧道竖向贯通限值在工程测量中是一个很关键的技术指标,它要求必须在限值对隧道的技术性能不产生损害的前提之下,尽可能的选取“大值”,这样就可以给隧道施工测量营造出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

如果随意的提高贯通指标,就可能会给测量工作造成很大的麻烦

(三)标准修订工作的滞后问题   工程测量的标准修订工作要与工程测量的实际发展状况保持高度一致,而我国的工程测量标准修订工作普遍存在着相对的滞后性

这其中的具有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相关的工程测量技术发展迅速,而规范的修订工作周期非常的漫长,根本就做不到与技术发展同步

2.工程测量的标准制定与修正工作是非常严谨的事情,需要大量的参考相关的资料作为依据,还要对其中的某些指标测定标准进行立项研究,这些都导致了编制的过程缓慢

3.工程测量标准的编制需要相当专业的人员,其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实际经验丰富并且精力充沛的高级技术人员,这就意味着需要抽调大部分的单位技术骨干进行标准的编制工作,但是,这些人员大部分都是要将精力放在生产一线上面,根本就没有办法全身心的投入到该项工作当中,这也就造成了编制工作的进度缓慢

(四) 规范的宣传、学习与贯彻问题   从工程测量标准体系的构建过程来看,在长时间的发展期间,各个工程测量单位在对工程测量标准的宣传方面、组织学习方面以及执行方面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并且,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在其应该履行的监管职能方面,没有做到严格的落实,其主导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尤其是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逐渐成为的经济发展的导向,不同所有制形式的测量单位蜂拥而来,工程测量市场竞争激烈

测量单位将主要精力多用到了生产和经营方面,很少专门组织规范、标准的宣传和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