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营经济的发展与本土企业的培育——以昆山市为例 2017毕业论文下载

一、昆山民营经济的特点
(一)数量大,发展速度快,门类集中
    在2005年至2010年期间, 无论是昆山私营企业的数量, 还是其的生产规模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飙升


据统计2005年底,昆山民企总数为5280户,2010年昆山民企总数为已经突破4万户

2006年,昆山新增个体工商户为3500户, 2008年猛增至21596户, 之后经过短暂的调整期, 2010年止跌为升,达到10174户

昆山市的民营企业数量已经名列江苏省第一、资本总额名列江苏省第二

走过辉煌的“十一五”,2008、2009、2010三年,全年新增注册民资分别为110亿元、137亿元、200亿元

昆山民营企业总量达到3.52万家,累计注册资本达到846亿元,企业数量和注册资本总量均在全省确立了“领跑”地位

(二)规模小,中小企业居多,抗风险能力低
     昆山规模型的民营企业还不多,个头还不大,与先进地区还要较大差距

从工业产值来看,到2010年底,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仅923家,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83.6亿元

与自身比,这个数字是“十五”期末的3.7倍,但与民营经济发达的同类城市比,昆山民营经济工业总产值尚有广阔的爬升空间

统计数字显示,到2010年底,昆山全市民营工业产值超亿元企业93家、超5亿元7家、超10亿元7家,龙腾光电、三一集团实现产值分别达79.6亿元 和78.4亿元……

金融海啸袭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昆山感觉到寒意

小企业特别是对外依存度过高的小企业,纷纷倒闭,开始出现大量企业停工、半停工局面

(三)外向配套企业居多,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
      开放型经济始终是昆山的“第一性”经济

昆山不断进行产业整合,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强化产业链发展,形成了招商引资的“葡萄串”效应

昆山外企多,这让民营企业找到了发展的捷径,就是外向推动、内外协作

在昆山,有的民营企业固定的和一家外企合作,有的则是将自己的产品供给多家外企

昆山的配套销售额已占工业产值的相当份额,如轻工业高达30%,机械类占22%,电子企业占17%,纺织行业占16%,模具、电路板、儿童用品等行业也形成了配套企业群

二、昆山民营经济和本土企业培育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昆山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洗礼之下取得了快速发展,但由于自身的弱点和不足,外部激烈的市场环境和不足的政府服务环境,昆山的民营企业发展还面临很多困难

(一)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1、国际化的龙头企业少,引领带动能力不足
       昆山民营企业属于小型微类企业, 是典型的“百姓经济”和“ 草根经济”,常常遭受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

在国内,跨入全省乃至全国千强企业、百强企业行列的大企业寥寥无几,屈指可数

在从国际层次来看,缺乏走出去眼光、能力和气魄,国际化水平低,能够叫得出名的跨国企业还没有出现

从企业规模看,由于受经济体制的制约和影响,地方政府对民营经济的理解不深,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存在和发展

2、制造业为主,处于产业链的低端
  从总体上看,昆山民营企业出口形势尤为喜人,并且连续几年都保持上升的趋势,但是这种增长并不能掩盖其出口产品种类的性质上的缺陷

随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及科技革命浪潮的不断深入,脱胎于“农村工化化和市场专业化”的昆山民营企业面临十分严峻的现实挑战

民营企业不能适应全球化竞争的环境,
  其内生性弱点突出显现

目前昆山民营企业具有“低端道路”的典型特征

从产业的分类来看,昆山民营企业出口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凭借成本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

3、家族式的经营,缺乏现代科学的经营管理体制
  由于受传统的文化思想根深蒂固的影响,家族制管理模式在昆山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存在

这种产权结构单一的管理模式,企业管理不规范,基础管理制度不健全,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在生产经营中,主要依靠同族、同乡、同村的人,依靠血缘、亲缘、地缘的关系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专业技术、高级管理人才任人唯亲,家族核心人员掌控企业的财务、生产、销售

家族经营之下的企业决策实际上是家长个人决策,家长制作风,凭经验管理,凭感情决策

家族经营的企业只可能再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挑选接班人,甚至接班人是注定的、不可更换的,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二) 市场环境
1、行业中介组织独立性不强,薄弱的领导力
      目前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