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水引渠”—浅谈企业备用人才库优化管理与建设 2017毕业论文下载

企业在战略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补充和供给可用人才


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不能仅仅是着眼于当务之急的人才需求量,更应结合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进行人才的储备,以用于服务和服从企业的长远发展,获得行业竞争优势

一、 企业备用人才库优化管理机制
  完善“企业备用人才库”的管理机制,从“选人——引人——用人——留人”方面进行严格把关,建立“人才汇集、人才教育、各尽其才”的管理机制,吸引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注入“备用人才库”,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1、“源头活水”–储备数量适当且动态平衡
  企业储备人才,一方面需要结合长远发展目标,另一方面以备不时之需

储备企业人才库,随之也会带来对招聘部门的压力招聘需求量增加,招聘质量要求提高,同时也需要控制招聘的成本

2、“宁缺毋滥”–需要找到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所谓企业人才,是指有一技之长,能承担企业经营、管理、生产组织、技术开发及关键重要岗位任务,为企业所用的德才兼备的人

储备企业人才库,需要目标性,系统性和程序性的招聘

需要科学、有效方法加以辅政,同时还需要了解企业真正的人才需求

避开“符号化”信息陷阱以及“轻证书,重技能;轻经历,重成果”的观念,更不能只求招聘数量的飙升而不注重招聘人员质量的把关

3、“授人以渔”–增强企业内部培训实现人才质量储备
  减少员工流失,使得备用人才感受到企业的关怀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企业内部培训是一剂良药

“备用人才库”并不只是用来堆砌闲杂人等的仓库,而是需要借此机会,把这些人培养成企业有力的后备人才

企业需要不断丰富培训内涵,把培训打造成员工的一项福利制度;改变传统培训模式,凸显企业在非正式学习方面的作用;培养员工的学习能力以及重视员工心理素质的培训

针对“备用人才库”的人员,要结合企业状况和他们个人的发展需求,制定因人而异的职业发展路径,做到细致入微,才能收到成效

4、“倦鸟归巢”–建立健全对离职员工再发展
  当今的信息时代,信息公开与资源共享的运用不断加强,员工正面临着更多的诱惑和选择

当不少员工选择跳槽或者另谋其他发展机会之时,我们应针对这部分离职人员做好“再发展”的计划

如同离开母亲关怀的小鸟,在经历不同的磨难后重新归巢时,企业也应该以更加包容的心态去面对

同时,也应看到这部分人身上的闪光点,会为企业带来巨大价值

二、企业备用人才库的优化性建立
  企业备用人才库的建立,包括“内部人才库”与“外部人才库”

建立一个合理高效的备用人才库,一般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1、360°定位企业人才需求——划分职位需求量大小的“五要素”
  A.职位稀缺程度:该职位在市场上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程度

  B.职位重要程度:该职位对企业战略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大小

  C.人才储备安全缓冲系数:相当于企业备用人才的安全库存,安全缓冲系数越大,出现岗位空缺的可能性越小;但安全缓冲系数越大,则会导致人才出现剩余

所以,应根据职位不同库级和职能部门的要求,将空缺职位保持在适当的水平上

  D.职位离职率:职位离职率是以某一单位时间(如以月为单位)的离职人数,除以工资册的月初月末平均人数然后乘以100%

以公式表示:离职率=(离职人数/工资册平均人数)*100%
  E.职位新进率:职位新进率是该职位新进人员除以工资册平均人数然后乘以100%

用公式表示:新进率=(新进人数/工资册平均人数)*100%
  
  同时,依据以上“360°定位”,划分企业人才需求高级库、中级库以及低级库,并且根据人才库级不同给予不同的管理方法

2、内外部统筹选定人才入库
  A.内部进入人才库:建立健全内部推荐制度与内部晋升制度,为企业内部的优秀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和开放的氛围

一方面,内部晋升的员工对企业更有归属感,也对企业文化与企业长远战略目标更为熟知,培训时间成本大大减少;另一方面,内部推荐与晋升机制,使得员工更有成就感,为其量身打造的职业发展路径更加完善,使得员工离职率大大减少

因此,企业有必要建立内部人才库,对已有人才的全面“盘点”,有利于促进内部人才流动,实现不同级别上的继任者的职业发展路径,而员工则不仅及时获得了所需信息,还能得到直接主管和人力资源部的有效反馈

  B.外部进入人才库:现如今,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是外部进入人才库的主要方式

相对信息混杂的社会招聘,校园招聘凸显出了它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加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