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北民俗旅游资源的特征
1、形式多样
湖北省民俗旅游资源中如古老的古人类遗址、古墓葬群、寺院佛塔,还有54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活跃、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节日习俗、建筑样式、集体活动、地方饮食、民族歌舞、民族服饰、娱乐节目等为旅游者提供着多种多样的旅游内容和环境
2、历史悠久,地域特色鲜明
湖北民俗文化承楚文化之绪,汇东西南北之长,历史悠久,地域特色鲜明
民俗节目和内容具有浓郁的民族、地方气息,表现方式通俗、生动、质朴
如湖北省著名的汉剧有300余年的历史,楚剧、荆州花鼓戏均有百余年历史;秭归乐平里祭拜屈原的仪式,已持续了400多年;恩施土家族的“女儿会”、巴东“撒尔嗬”等均成为湖北省独具特色的民俗旅游资源
二、开发条件分析
1、有利条件
(1)区位优势
湖北省,素有“九省通衢”之称,位于我国中部,长江中游,北靠河南,南接江西、湖南,东邻安徽,西依四川、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长江、汉水流贯全境,国家京九、京广、焦柳、汉昌、汉渝铁路干线和公路干线316、318、106、107、207、209国道汇交于此,特别是其省会城市武汉,处于“十”字型经济发展轴的交会处,维系四方的居中优势凸现,这一优势是华中地区最为突出的优势,是国内其它地区难与之相比的
国家实施的“中部崛起”战略,使得湖北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2)政府政策支持
近几年来,湖北省各地旅游市场红火,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2010年6月,湖北省委常委会原则通过《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推进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决定》明确,到2015年,全省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3.5亿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3000亿元以上,相当于全省同期GDP的12%以上
《决定》明确了旅游业在湖北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
如加大政府投入、加大金融扶持、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落实税费价格政策、完善旅游发展激励政策等
2.不利条件
(1)客源规模相对偏小
表1 2009年我国部分省份旅游人数和收入情况对比
表1 2009年我国部分省份旅游人数和收入情况对比
省份 旅游指标
湖北省
湖南省
四川省
浙江省
广东省
江苏省
国内游客
(亿人次)
1.5
1.6
2.2
2.4
3.5
2.9
国内旅游收入
(亿元)
969.6
1053.5
1452.8
2423.5
2383.5
3449.5
入境游客
(万人次)
133.5
130.9
85.0
570.6
2747.8
556.8
入境旅游收入
(亿美元)
5.1
6.7
2.9
32.2
100.3
40.2
数据来源:湖北旅游统计便览(2010)
(2)部分地区人员素质还有待提高
有些地区,尤其是山区的少数民族,他们与外界接触不多,本民族的生活习惯、习性更是难以改变,接受和适应旅游业的发展有一定困难
除此之外该地区管理者、导游、服务人员缺乏正规训练,也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当地民俗旅游业的发展
(3)资金缺乏
资金是开发民俗旅游的前提
民俗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一般都是和现代人生活相距有一定距离的地区,有些也是当地经济发展较缓慢、较落后的地区,开发民俗旅游、建立设施设备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上的投入,经过好几层、不同环节的分流,真正落到民俗开发的资金则显不足
因此除了当地政府的旅游发展资金投入外,还需要聚集相当的社会财力和资源共同保护、建设、开发民俗旅游资源
三、湖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一)现状
目前,湖北在民俗旅游项目和民俗旅游市场开发方面有了不少成绩,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开发或重点支持了多处民俗旅游项目和景区
如武当山节庆九月九祈福法会、土家族女儿会、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和赛龙舟、神农架的祭炎帝神农氏活动、秭归乐平里祭拜屈原、红安的将军红民俗文化度假村、宜昌车溪民俗风景区、梁子湖旅游景区、咸丰的“女儿寨”民俗风情景区等
另外,还组织了中国武汉国际旅游节、大别山旅游节、湖北九宫山避暑旅游节、以“神奇武陵、风情恩施”为主题的生态文化旅游节、咸宁黄袍山红色文化旅游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