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在先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哲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目前我们研究世界万物最普遍的方法经济危机的研究,我们也应当从哲学角度去考虑
一、经济危机形成的原因
经济危机具有波及范围广、影响大、危害深等基本特点,尤其是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给人类社会造成了超乎其想象的影响
探究其背后产生的原因,有利于我们修正和深化现有经济理论,从而缓解经济危机
1.内外因原理
内因和外因分别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因素和外部条件,内外因的相互结合共同推动者事物的发展
类似理论还有主次矛盾,两者都强调内部问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源
马克思在他的《资本论》中从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和分配三个方面论述了爆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性,指出“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缺陷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这一理论得到了经济学界的普遍认可,各学派也大多基于此理论展开研究
事实证明,从资本主义产生始,经济危机就周期性地爆发,资本主义的私有化正是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
资本主义的存在才导致经济危机无可避免
但是,经济危机的产生也有其他因素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自然灾害论(最著名的是威廉·杰文斯的太阳黑子理论),认为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农业减产——相关工业、商业收缩——经济萧条;政府干预论,这一理论来源于20世纪30年代以罗斯福新政为代表的政府干预政策,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涨衍生出了货币主义等反对政府干预的学派,他们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政府的盲目过度干预;心理因素论,该理论的学者认为经济危机的产生与投资、消费有关,而投资与消费与人们的心理情绪成正相关,即人们的心理积极,投资消费就会增加,而消极心理则会减少,陷入经济萧条
此外还有企业创新论等理论
总而言之,这些理论都有一定的可取性,所以在分析经济危机的缓解措施时,除了考虑根本原因外,还应注意外因的影响
2.联系与发展观点
联系是普遍存在的,万事万物都处在一个联系之中,或直接、或间接,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世界这一主体
以2008年的经济危机为例,此次经济危机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传递,最开始是由美国的信贷危机引起的,进而引发了经融危机,最后演变成经济危机;扩散区域由美国、美洲向全世界波及,也正是因为全球一体化加强了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
经济危机不仅是商业危机,更是工业危机、农业危机,其影响涉及各个领域,也正验证了马克思普遍联系这一科学论断
3.物质与意识
意识是对大脑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在上文提到的产生经济危机的外因中的心理因素就是意识对物质能动作用的体现
一方面,意识能推动物质的发展,人的消费需求、投资活动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人们消费的下降,会使经济进入萧条
此外,在金融风暴中,银行家们受到利益的驱使忽视客观经济规律,进行投机活动,使经济危机规模扩大,也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的体现
4.矛盾的观点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观点,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占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所以要坚持“重点论”,寻找事物大的根源;同时,次要矛盾也会影响事物的发展,所以要坚持“两点论”,关注影响事物变化的因素
基于马克思的观点,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内部存在“生产相对过剩”,即资本家追求高额利润——扩大生产——社会生产增加,但是社会需求远远落后于社会增长,这就造成了生产的相对过剩,引发了信贷危机、经融危机,进而导致经济危机的产生
这是经济危机产生的主要矛盾
这一主要矛盾只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存在,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存在,就无法调和,这就决定了经济危机不可避免,且随着资本主义经济中供需关系、生产与消费等因素的此消彼长,经济危机也呈现出周期性
5.量变质变规律
一切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当量变达到一定限度就会引起质变,所以要把握适度原则
经济危机的产生体现了量变到质变的哲学原理
一般而言,经济危机的产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自由经济,即缺少政府的有效监控,这就刺激了资本家的私欲膨胀;另一方面,资本家为追求高额利润,加剧对劳动者的剥削,两极分化加重,从而产生了经济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