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西傈僳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SWOT分析 2017毕业论文下载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动越来越深入


文创产业是目前国内外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产业,已成为各国推动经济增长、提升国际形象的重要力量

维西傈僳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因子有着难以替代、不可复制的差异化优势,它所具有的创新性、渗透性、高增值力的特征,将为旅游业注入持续发展的生机和动力

  一、维西县的资源优势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下辖县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县,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腹地,有着得天独厚的水利资源,具备开发大型梯级电站的优良条件

早自东汉以来,这里就是通往印、缅、康藏的驿运孔道之一,也是滇西北“茶马互市”的汇集点

县境有着丰富的矿藏资源和动植物资源,其中一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是继大熊猫之后的又一国宝

维西县内各民族文化自成体系又相互融合傈僳族服饰典雅大方、建筑别具一格、注重风水

此外,傈僳族的天文、历法、占卜、神话传说、民间歌谣等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县内流传着“中国戏曲史上的活化石”之称的大词戏,而民间歌舞《阿尺目刮》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傈僳族平民洼忍波经过苦心钻研和不断探索,创造出了较为完整和系统的傈僳族音节文字,成为傈僳族音节文字发展史上的丰碑

县内藏传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三大教派共存,同时各少数民族大多有自己的原始宗教,多种宗教和不同教派友好相处,形成了宗教现象的奇观

云南省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中连接交汇的战略支点发挥着面向西南开放重要门户作用

傈僳族又是中国、缅甸、印度和泰国的一个跨国性质的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汇融合,极大丰富了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人文景观的内涵,为维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二、维西县的发展劣势
  1978-2005年,维西县实现了从贫穷到富裕、从封闭到开放的历史性转折,生活水平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虽然获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该地区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产业结构中农业占有较大比重,服务业尤其现代服务业的比例很低

同时,县内大多区域处于工业化初期,有些甚至处于工业化萌芽阶段,基本上仍为自然资源、劳动力等传统生产力要素影响经济发展,传统产业比重高,传统的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的粗放式发展,使得少数民族地区与东、中部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

而发展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可以提高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民族文化创意产业也可以通过促进传统产业创新提高其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产业结构优化的结果将促使各种要素从低生产率的部门向高生产率的部门转移,从而提高生产力及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三、维西面临的发展机会
  改革开放以来,维西在对县情的把握上经历了认识转变和深化的过程

1998年维西根据国家政策及时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大力培育水电、矿产、生物和旅游四大支柱产业,使全县经济迅速发展

同时坚持深化改革,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近年来,云南旅游产业在全国相对发展较好,由于维西所处的地理优势和其所有的各类资源优势,特别适合通过与周边形成旅游线路、发展自己的生态文化特色,以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成为一个很好的契机

于此同时,以上海对口帮扶和昆明市西山区对口扶贫为契机,维西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开放的格局

  四、维西面临的发展威胁
  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主要的贫困人口集中地区,也是生态脆弱地区

维西面临着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缓解贫困的尖锐矛盾,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成为该地区发展中的双重目标

维西有着发展旅游业的极大优势,但是该地区生态环境还处于比较原始的未开发阶段

如果选择经济发展的“赶超战略”,必然要加大对资源的开发但是,资源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递减会限制经济增长

同时,经济增长过程的“外部不经济性”必然带来高污染的生态环境问题

这个矛盾的出现使维西傈僳族自治县面临两难选择,这就成了推广少数民族文化传统,发展当地旅游业以带动经济发展的巨大威胁

  五、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维西是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发展地区,也是傈僳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地区

它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资源,地理环境占优势,以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将成为重要战略,但又面临着生态环境的巨大威胁

而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附加值特性及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弱的特点使之契合了“两难选择”的产业转型的内在需求,成为民族地区发展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在拉力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