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是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升煤炭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战略任务
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作为兼并重组主体企业,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扎实履行政治责任,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把兼并重组工作作为企业实现跨越发展、提升煤炭产业集中度的一项重大举措,充分发挥自身资金、技术、市场的优势,加快推进兼并重组整合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当前,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各整合矿井陆续开工建设,安全生产经营逐步展开,做好整合矿井劳动用工管理工作,对于保障整合矿井安全生产经营,提升整合矿井工作效率、劳动生产率和综合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劳动用工现状
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关系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源整合工作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是资源和利益的再分配,必将引起各方利益的大调整,处理不好将会引发各种社会矛盾,将会危及各项方针政策的顺利实施
至2010年底,煤矿重组整合取得重大成果,山西省重组整合煤矿企业正式协议签订、主体接管到位、采矿许可证变更工作基本到位,矿井数量由2005年的4278座减少到1053座,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全部淘汰,办矿主体由2200多个减省到130个左右
各煤炭企业集团资源整合矿井总量多、分布广、管理水平较低、管控难度较大,整合矿井的用工现状为:
1、劳动用工多:由于整合矿井普遍机械化程度较低,生产工艺落后,劳动组织混乱,劳动标准缺失,劳动效率低下,造成劳动用工偏多
2、用工形式乱:由于整合矿井法律意识淡薄,在劳动用工方面随意性大,普遍存在着“有劳动关系无劳动事实,有劳动事实无劳动关系”的现象,在整合矿井中各种劳动用工形式均有,主要以临时性用工和劳务用工为主,且大部分分布在主要生产岗位上,严重不符合有关劳动用工的相关规定
3、劳动合同签订率差:整合矿井劳动合同签订不规范,与国家要求的劳动合同签订率100%相差甚大
4、人员素质低:整合矿井人员大部分为所在地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初中及其以下学历的人员为主,人员整体素质较低
许多年龄超过55岁甚至60岁的老工人仍工作在一线采掘岗位上,存在一定的生产隐患和用工风险
5、组织机构繁冗:整合矿井在组织机构设置上,职能部门少的有10来个,多的20多个,除了设置有生产技术科、机电科、安检科、通风科、调度室等生产管理部门外,还设置有繁冗的行政、党群、后勤服务等机构
6、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员及特殊工种人员少:整合矿井多数地处偏远山区,条件待遇差,正规专业大学毕业生多数不愿到整合矿井工作, 加之多数整合矿井生产工艺落后,对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重视不够,技能人才培训投入不足,造成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
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员的数量远远不达标准,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员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已严重影响了整合矿井的发展
7、安全危险系数高,用工风险大:由于整合矿井过去开采没有规划,存在“私挖烂采、越层越界”现象,加之安全投资少、机械化程度低、生产工艺落后、劳动强度大、劳动条件差、安全培训投入少、安全生产意识淡薄,造成整合矿井井下隐患多,安全危险系数高,劳动用工存在很大的风险
二、对策措施
随着煤矿资源整合工作的不断推进,复产验收矿井的不断增多,投入基建和生产的矿井将会越来越多,对各煤炭企业集团的劳动用工管理工作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各煤炭企业集团要将资源整合矿井劳动用工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以企业中长期人才队伍建设战略规划纲要来指导矿井的人才建设工作,满足企业未来人力资源需求,实现人才强企
针对劳动用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煤炭企业集团要在整合矿井劳动用工管理的各个方面出台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规范各矿井的组织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劳动用工管理、高管人员选拔推荐和业绩考核、薪酬管理等事项,对整合矿井的人员总量、机构设置、劳动用工、员工培训等关键业务实行重点控制
1、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
由集团总部统一制定整合矿井机构设置、职数设置、宏观编制、定额定员管理等指导意见,整合矿井制定具体的矿井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方案,报集团核准后实施
在机构设置上,由于整合矿井将来主要承担生产任务,后勤服务可采用对外承包经营、使用劳务派遣用工等方式管理,在组织机构设置上应以满足矿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