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天峨县八腊龙滩珍珠李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留影
来源:当代广西网 记不清具体时间了,好像是八九年前春暖花开的春季,我出差河池,办完公事,顺道前往天峨
到达六排的第二天早上,同村表弟胜多开车送我回老家探亲
轿车从县城出发,朝着八腊乡麻洞村巴斯屯疾驰,一路上万物复苏,草木葳蕤,山色青翠,生机勃勃,我的心情因此变得格外舒畅
从张家坨上到长岗岭一带,左侧山坡换了一副行头,果树星罗棋布,枝条上缀满密密麻麻的白花,俨然一个银装素裹的童话世界
此前回乡,我曾见过这片栽种不久的果树,但没有在意,不知道此树何名
直到现在,当漫山遍野如精灵般漂亮的花朵映入眼帘,我才产生探究的兴趣,随口询问表弟这是什么果树,表弟回答说:这是李树的新品种,名叫珍珠李
这是我第一次听说珍珠李,名字并不土气,甚至有点文雅那些洁白如雪的花朵,更是给我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
但珍珠李是否实如其名,像珍珠一般光鲜亮丽,吃起来口感怎么样,我还不知道,不过我期待知道
在珍珠李出现之前,我最钟爱的李子,是天峨邻县南丹出产的黄蜡李
1981年暑假,我在南丹县公路局罗坑道班打工期间,曾到过罗富乡黄黑村粉布屯的伯父家,与堂弟化文一起爬上后山,采摘他们家的黄蜡李
那时树上的黄蜡李刚刚成熟,金黄的色泽如同用蜂蜡提炼的黄蜡,单看外形我就喜欢
更重要的是,黄蜡李含糖量高,入口清香甘甜,堪称南丹一绝当时我一鼓作气摘食了二十多颗,撑得我下山走路都有点吃力
那时家乡天峨也出产多种李子,但无论外形还是口感,都不能与黄蜡李相提并论
如今二十多年时光悄悄流过,家乡的珍珠李终于横空出世,但愿它能媲美黄蜡李,成为我最喜爱的天峨李子
不过,那年我终究没有口福,只见其花,未食其果直到三年后的盛夏,表弟胜多出差南宁,顺便给我捎来两箱珍珠李
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纸箱,只见箱中之果饱满圆润,色泽乌紫,状如珍珠,当即抓起一捧,洗净放入口中嚼食
与黄蜡李相比,珍珠李甜味适中,不酸不涩,酥脆清爽,生津开胃,多吃不腻,堪称李中极品
两箱李子尚未吃完,我已生出“日啖珍珠三五颗,不辞长作天峨人”“此李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吃”的感慨
虽不敢臆断它已后来居上,独占鳌头,但至少可与黄蜡李分庭抗礼,平分秋色
自那以后,每年盛夏享用珍珠李,成为我翘首以盼的乐事
由于从小到大从没吃过如此爽口的天峨李子,我一直想当然地认为,既然以前天峨没有珍珠李,那它应该是从外地引进的品种
直到最近两天,因为写文章不能胡说八道,我才问起它的来历不问不知道,一问很自豪
原来它并非外来品种,而是天峨人的发现创造,是地地道道的天峨特产
1998年,农民技术员崔德军在八腊乡五福村常里屯的山林中,发现了一株野生晚熟李树,经过三年观察记录,2001年,他将其与自家的毛桃树进行嫁接换种,从而培育出优质丰产的珍珠李
这一发现创造,为千家万户增添了一道美食,产生了很大效益,惠及天峨众多农民
在当代八腊人中,不仅涌现了著名作家东西、大学教授张柱林,还冒出个珍珠李的发现和培育者崔德军,看来八腊真算得上人杰地灵
然而,发现培育李树新品种是一回事,把它发展壮大成为一个新的产业,则是另一回事
县领导经过调查研究,认为珍珠李不仅美味可口,而且比其他品种的李子晚熟一个多月,市场竞争力强,于是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大面积推广种植
就连我们巴斯那么偏僻闭塞的村庄,家家户户都种植了珍珠李
以前我曾经有点担心,如此大规模地推广种植,如果销路不畅,价格暴跌,果子烂市,会打击乡亲们的积极性,引发“塔西佗效应”,以后再想推广种植其他农产品,就会困难重重
其实,我的担心不过是杞人忧天,因为县里对这个问题十分重视,在充分利用传统渠道进行销售的同时,还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利用互联网把珍珠李销到区内外,甚至销到了广州、上海等大城市,价格也大幅攀升,据说最好的李子卖到了每斤20多元
事实证明,县里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珍珠李产业,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为天峨人民开辟了脱贫致富的新途径
恰好当时我正打算写一篇关于珍珠李的文章,而此次笔会活动就有参观珍珠李示范基地的安排,实地考察对我的写作会有帮助,于是我爽快地答应下来
7月23日傍晚,我们一行人乘坐县里派来的中巴车抵达天峨
24日上午,应邀而来的作家们依次参观龙滩水电站、燕子洞等景区,这些景区我看过多次,这次不去也没遗憾
于是我吩咐表弟胜乾开车送我回巴斯,看望重病在身的老母亲柱林博士基于高中同窗情谊,强烈要求随车一同前往看望对于老同学这份心意,我没有推辞车到巴斯,进入家门,弟弟化良正陪着几个同事朋友坐在阳台闲谈
原来他们一行人是昨天从南宁驱车而来的,今早到我家承包的山地摘完珍珠李刚刚返回
彼此寒暄几句,我带柱林进堂屋问候母亲,坐下来陪她聊天聊了大约半个小时,一直忙碌的大妹已把饭菜煮好
我上桌一看,有腊肉、土鸡、豆腐、火麻菜等菜肴,都是天峨游子喜爱的家乡美食,心里甚为高兴,就招呼柱林和化良的同事朋友一起上桌用餐
柱林边吃边发感叹:家乡的饭菜原汁原味,吃起来特别香甜我听了心里特别满足吃完午饭,化良提来一箱李子交给柱林,让他带回南宁给家人尝尝
柱林知道这些李子虽不值几个钱,但兄弟情意尽在其中,略作推辞就愉快地收下了
化良还交代说,二哥你那箱我随车带回南宁,晚上送到你家我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
尽管巴斯土地贫瘠,家里出产的珍珠李个头未必很大,口感未必很好,但它饱含故土气息和血脉亲情,品尝起来除了李子原味,还多了一份乡愁的滋味
我怎么能够拒绝呢? 25日上午,县里安排大家到龙滩珍珠李现代特色产业核心示范区摘果
说来惭愧,我这个天峨人并不知道该示范区的具体位置
询问柱林,他认为既然冠以“龙滩”大名,应该就在龙滩水电站附近
我对柱林的说法心存疑惑,只好再问县里的熟人
其实龙滩珍珠李示范区不在龙滩,而在八腊乡五福村的长岗岭,也就是当年我见到的那片开满白花的山坡
尽管昨天一来一回的路上,我都经过示范区的边缘,但没有机会进园摘果,此项活动对我当然有莫大的吸引力
吃过早餐,我就跟着大家鱼贯登车,兴致勃勃朝着长岗岭进发 车到示范区入口,大家下车步行,朝坡顶爬去
路边的果园长着一株株葱茏的果树,树上挂满一串串宛如花季少女的珍珠李,有的树枝果实结得很密,把枝条都压弯了,一派丰收在望的美景,令人馋涎欲滴
待小梁副县长在坡顶的平地上介绍完示范区的情况,大家都有点按捺不住,顺坡而下直奔果园
抬眼朝树上仔细观望,一串串果子虽然个头已经长大,但表皮乌中泛青,显然还未完全成熟
看见大家欣然摘果品尝,我也选摘两颗个头最大、颜色最深的果子入口,由于糖分含量不够,味道略有酸涩,心里便有些遗憾
如果这次笔会活动推迟十天再办,此时珍珠李已成人间仙果,作家们来此采摘品尝,一定能大快朵颐,啧啧称奇
说不定还会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呢
不过我很清楚,举办一场笔会活动,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组织者一定是经过多方考虑、综合衡量之后才确定时间的,我大可不必为此纠结
其实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如此,很难达到十全十美的境界,或多或少总有遗憾
8月上旬,珍珠李相继成熟,大量上市,县里的亲戚朋友先后给我发来20多箱
除留下两三箱给儿子和外号“果子狸”的妻子解馋,剩余的我全部送给同事朋友和在邕的亲戚老乡分享
4日下午,我特意从家里提了一箱李子,上到广西新闻中心五楼一间办公室,慰问我们网信办网研中心的同志们
几个姑娘看见我送来家乡特产,笑得花枝乱颤,当即接过纸箱,提到盥洗室把李子洗净,然后把其他办公室的同事们都叫过来,大家欢呼雀跃,抓起李子送入嘴里咬嚼吞咽
不出十分钟,满满一箱果子竟然被消灭了三分之一
有人边吃边议论说:想不到金主任的家乡,竟然出产这么好吃的李子
以后你要带队前往天峨,让我们自己上山采摘品尝有人则开玩笑说:主任工作那么忙,带我们去天峨不现实
还不如像现在这样,给领导一个亲民的机会,每年由主任亲自送到我们办公室
看见同事们因吃到珍珠李神清气爽,笑逐颜开,我这个天峨人觉得很有面子,甚至有点骄傲
其实,这不仅是我一个天峨人的骄傲,也值得所有天峨人为之骄傲
作者简介 金化伦,广西天峨人,文学硕士,散文作家,广西作家协会理事,现任广西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副厅长级)
业余从事散文创作,已出版散文集《雪泥鸿爪》《故乡剪影》
延伸阅读 本文全文在当代广西网同步发布,可点击文章末尾“阅读原文”链接查看
资料来源: 当代广西网 http://www.ddgx.cn/html/2016/0810/10417.html 点击下方关键词 可查看往期热门文章 党员必读 | 图样 | 生活志 | 百科 鲜政治 | 观察 | 民国广西 | 互动 | 影像 八桂风云 | 文史 | 盘点 | 书读